對淮西用兵,震動很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感到威脅,就采用聲言助官軍討吳元濟,實際上支持吳元濟的商麵派手法,企圖鞏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派人暗中潛入河陰漕院(今河南滎陽北),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緡匹,穀三萬餘斛,把江、淮一帶集中在這裏的租賦都燒毀了。接著,又派人到京師暗殺了力主對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潛入東都,打算在洛陽焚燒宮闕,殺掠市民,後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師道的恐怖手段,雖然也曾使一些人動搖,但唐憲宗始終堅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唐憲宗命自願親赴前線的裴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與隨鄧節度使李愬等,大舉進攻吳元濟。九月,李愬軍首先攻破蔡州,大敗淮西軍。吳元濟沒有料到李愬軍快速異常,毫無防備地束手就擒。持續三年的淮西叛亂宣告結束了。
吳元濟敗死,李師道恐懼,初欲獻地歸順朝廷,並以長子入侍為質,後又舉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唐憲宗調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前往討伐。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李師道內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馬使劉悟殺李師道,淄、青、江州地複為唐有。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節度使韓弘入朝,並兩次貢獻大量絹帛、金銀、馬匹,要求留在京師。唐憲宗任韓弘守司徒兼中書令,另任吏部尚書張弘靖充宣武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討伐李師道有功,唐憲宗任其兼侍中。他為了向唐憲宗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唐憲宗雖亦力圖革除河北藩鎮節帥世襲之弊,但其誌終未遂。此外,討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戰爭亦未能取勝。當時徹底消除藩鎮割據的條件尚不成熟,唐憲宗個人對此是無能為力的。不過經其削藩,藩鎮的勢力確實暫時有所削弱。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據的根源。
中興後的沒落
在唐憲宗統治的十五年間,名相名將輩出,人才濟濟,漸趨僵死的唐朝似乎煥發出了一線生機。元和年間,政府財政情況有所好轉,同時吐蕃勢衰,各地藩鎮在長時間的戰亂中實力也有所削弱,借助這大好形勢,唐政府“以法度裁製藩鎮”,陷於強藩多年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又歸中央政府管轄,唐王朝複歸於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後,唐憲宗自以為立下了不朽之功,漸漸驕奢。任用皇甫博、李吉甫而罷賢相裴度,政治日見衰敗。他晚年好神仙,求天下方士為他合長生藥。公元818年,他下詔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製長生藥,又遣宦官使至鳳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韓愈上疏,懇切諍諫。唐憲宗勃然大怒,準備對韓愈處以極刑。朝臣裴度等奏言韓愈忠直,乃貶為潮州刺史。後來多服金丹性轉躁急,左右宦官往往獲罪。宦官集團又分為兩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劃立李惲為太子,梁守謙、王守澄一派擁護李恒為太子。
公元820年正月庚子日夜間,王守澄、陳誌宏等宦官為了立李恒為帝,潛入寢宮謀殺了唐憲宗,然後守住宮門,不準朝臣入內,偽稱皇上“誤服丹石,毒發暴崩”,並假傳遺詔,命李恒即位,還刺殺了吐突承璀。
從此,唐朝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所操縱。唐朝無可救藥地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