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爵元年(前61年)春,義渠所部三千騎兵被羌人襲擊,退到令居,向皇帝報告情況。漢宣帝當即調發兵馬前往金城。以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帶兵前往,又任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兩將軍並進。趙充國到了金城,以哨兵了解敵情,派間諜宣傳政策,日饗軍士而不進擊。羌人見漢軍堅壁固守,無法進攻,互相埋怨,發生了矛盾。辛武賢以為進軍時機已到,向皇帝上疏建議進兵。趙充國以為辛武賢的建議不妥,主張行屯戍之法。如果冒險進兵,必然進退兩難。他一再上書建議隻能先擊主謀者先零部落,逼其悔過而赦之,再選擇良吏前去撫慰羌眾。漢宣帝肯定了趙充國的屯田之策,於是詔令罷兵,讓趙充國負責屯田。到了神爵二年(前60年),羌民斬了先零大豪楊玉、猶非之首,向漢投順,漢朝設金城屬國以安置投順的羌民。羌亂至此告一段落。
漢宣帝時期保持了西漢朝廷的盛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漢宣帝繼續實行武帝的治國政策,他視“霸王道雜之”為必須遵行的“漢家製度”。霸是指法家的辦法,用暴力和權術進行統治;王是指儒家的辦法,從思想上進行統治。但是由於西漢王朝積弊已深,漢宣帝晚年也不再像原先那樣節儉、貪圖奢侈逸樂,並任用宦官掌握宮中大權。因而,他大力推行的措施並不足以挽救西漢的敗亡命運。至其子元帝即位後,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使西漢王朝一蹶不振。
帝王術啟蒙
好皇帝就是好領導——培養領導力
好皇帝首先是個好領導。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
一般而言,領導者的風格主要有五種類型:放任型、溫情型、專製型、中庸型和整合型。
放任型:不關心部屬情況,也不關心單位業績,一切交由部屬處理;
溫情型:太注重與部屬人際關係,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對部屬信任,不采取嚴格要求及管製,決定事情都會征得部屬同意;
專製型:一切以目標達成為導向,嚴格管製部屬一舉一動,所有事情都由自己下達命令,唯恐部屬犯錯誤;
中庸型:對人際與生產力同樣重視,但為了取得二者間平衡,往往采取折中辦法,而未能發揮部門最大力量;
整合型:透過管理技巧及領導能力的充分發揮,兼顧人情與績效,使二者相輔相成,都發揮了最大效用。整合型領導是最適當的領導。
領導者要根據不同的情形和需求調整領導風格,以適應企業並培養和擴大領導力。
領導力來自建立願景、深度溝通、激勵團隊、培養隊員。領導者的領導力表現通常是通過部門與團隊發揮作用的。領導者要使成員對團隊有歸屬感,清楚界定每位成員扮演的角色、責任,定期檢查進度,及時回饋、總結。擁有卓越績效的團隊,必須依靠帶動團隊自尊、建立良好規範、給予適當的獎勵、授權及支持、關懷、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等來強化團隊領導的領導力實現。
首先,激勵是達成目標的驅動力,能讓人更積極地投入,更有雄心及創意,從而提升績效。簡單來講,績效=激勵×能力,領導者要讓激勵產生最大的績效,除了提升激勵驅動力外,同時也要提升部屬的能力。激勵部屬時,也應協助部屬除去工作中的障礙,改善工作流程,給部屬充分的訓練以增進部屬能力,讓部屬發揮最大的效用。
其次,注意新鮮的想法和機會,保持與新聞和潮流同步,從周圍發生的事中學習和吸取教訓。
再次,提高個人魅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使管理工作在下屬和員工積極努力下做到位。
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需要麵對很多的問題。但隻要通過修煉,尋找到適合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帶領好自己的團隊,並通過與其他部門協調解決能力與意願問題,領導者的領導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