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雄略之主 第四節“十全老人”乾隆皇帝(2 / 3)

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2.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

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裏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指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盡管這傳說流傳很廣,影響也很大,但畢竟是野史,不靠譜。

3.乾隆生母是熹妃鈕祜祿氏

這是官方的說法。清宮珍藏的《玉牒》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性,這上麵明確寫著乾隆的生母是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是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淩柱的女兒。

而且乾隆對母親鈕祜祿氏還非常孝順。他曾侍奉母親三遊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更多次到塞外避暑山莊。乾隆的詩文中,有不少是稱頌生母鈕祜祿氏養育之恩的。乾隆還別出心裁,命令宮中巧匠用三千多兩黃金精心製作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母親梳頭時掉下來的頭發,所以叫“金發塔”。

一個皇帝的生母成為一樁曆史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十全武功”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

1747年,平大小金川;

1755年,平準部;

1757年,再平準部;

1759年,平回部;

1769年,平緬甸;

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8年,平台灣;

1789年,平越南;

1791年,平尼泊爾;

1792年,再平尼泊爾。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大金川、小金川在大渡河上遊,居民主要是藏族,高山環繞,道路崎嶇,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人口不過3萬,周圍不過二三百裏。當地土司內部紛爭,乾隆發兵攻打,前後兩次:第一次打了兩年,殺大員訥親、張廣泗,耗銀2000萬兩;第二次,清軍分路進攻,每座山峰、官寨、石卡、碉房,反複廝殺,寸步難進。“費五年之功,十萬之師,七千餘萬之帑”,才將其平定,可謂是得不償失。

禪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內禪。他說,皇祖康熙禦政六十一年,自己不敢超越。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85歲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