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兒幹地區招撫,次年各部歸附,朝廷任命各首領為指揮同知等職。其後數年,明朝即以此為基礎,逐漸在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成立了131個衛。永樂七年(1409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成立都指揮使司以統轄各衛,以康旺為都指揮同知,王肇舟為指揮僉事。
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的統治範圍東、南及於海,並越海抵苦夷(庫頁島),西至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其對於東北地區的統治並非直接掌管,而僅是在重要地點設軍事據點及發展交通路線,各族實質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統治,而除少數官員之外,大多數官軍人員由當地部族人民擔任,中央間或派遣人員加以巡視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後,對於東北的經營較不重視,該地官員大多成為世襲而不受中央控製,英宗正統年間,正式廢除了奴兒幹都司。
修纂《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它對古代的書集隻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全書正文22877卷,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地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係事”,檢索非常方便。
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時,病逝於榆木川,終年65歲。
朱棣一生,文治武功均非常突出,功績累累。雖為政多有過失,但亦不失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帝王術啟蒙
領導的藝術——統籌分配,利益合理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做領導講究藝術,如何把一些不同性格、不同資曆、不同能力的人緊密地集於自己周圍,為己所有,打造成一支有戰鬥力、凝聚力的“部隊”?
總的來說,要遵循兩個原則:統籌分配、利益合理。
這年頭,折服於你個人魅力而無怨無悔跟著你混的人,已經非常稀少了。起碼在最開始形成“合作”關係時,相互間是以利益為基礎吸引著走到一起的。雙方都想從對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領導者來說,他希望能借助員工的力量達成整體的績效,進而為自己帶來實質的好處。而對下屬員工來說,他們想要的也無非是“名利”二字——個人發展的空間、等值或者超值的物質回報。也就是說,要給他們看到實際的好處,才能換來戰鬥力。而這個“好處”,就歸結於“統籌分配、利益合理”八個字。
“統籌分配”是在充分了解員工能力、潛力的前提下,為他們的上升、進步做出的有計劃性的工作安排與鍛煉,並且為員工預留、設置發展空間。在此過程中,關於人員調配、搭檔安排,也需要科學地布置。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性格不同,如何讓他們互補或者互相牽製?總之,就是要如同拚圖一樣,讓每個人的優劣互相彌補,進而最佳組合成為完整的畫麵。
“利益合理”即是說,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前提下,給員工合理的利益回報。大家都知道,絕對公平是很不現實的。另外,隻獎不罰隻能讓更多人不滿,因此領導者要適時運用必要的懲罰手段。
另外,領導的個人魅力也是一種管理資源。對於領導者而言,領導力並不是權力而是影響力,你能影響部屬的行為,你就有影響力。所謂“以能服眾不如以德服眾”,一個優秀的領導,讓員工信服的手段除了手中的權力,還應該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個領導,需要具備哪些素質以“吸引”員工的魅力呢?
(1)寬廣豁達的胸懷,有容人的雅量;
(2)公正無私的態度;
(3)統籌全局的能力、製定決策的魄力;
(4)能控製自己的情緒;
(5)跟下屬保持合理有效的距離:親切而不失威嚴,不求全責備,能讓下屬產生安全感;
(6)做下屬的榜樣,抓大放小,不需要在下屬麵前做“完人”;
(7)善於開拓新局麵,能迅速熟悉各種情況;
(8)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必要時有極強的煽動力;
(9)保持持久的創新能力,打破傳統,緊跟時代;
(10)善於運用權力,能實施有效的管理;
(11)有慧眼識人的能力,清楚下屬的強弱項,並善於指明方向;
(12)善於創造機遇和挑戰;
(13)與下屬休戚與共,經營共同的目標;
(14)善激勵、會批評、懂協調;
(15)對自己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