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靈通山(2 / 2)

爬完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天梯,眼前豁然開朗。天已大亮,高大的樹木突然就消失了,也不再有石頭台階,是純粹的人走出來的羊腸小路。路兩邊是油光發亮的山草,像梳得流暢順滑的頭發,看得到風吹過的痕跡。草叢裏夾雜著稀疏矮小的野山茶。聽說本地特產“靈通岩茶”,便是采集它們的嫩葉製成。那茶喝起來,會有山風和山霧的味道吧。

沿路爬到海撥1287米的擎天峰頂,頓覺“山登絕頂我為峰,桑田湖泊眼底收”,風吹衣袂,飄然如仙。沒有緣分看到日出了,厚厚的雲彩,把日出的壯觀擋在身後,隻留下一條長長的桔黃色絲帶,橫在東邊的天盡頭。潔白的雲霧繚繞在遠處山間,露出來的山頭,像浪花裏的船。村鎮裏的房屋,惟有土樓現出明顯的輪廓,圓中有圓,像古老的語言,在山間回蕩。

靈通山其它六峰散布在周圍,崖壁淩立,峰巒疊翠,雄奇險峻。怪不得明朝大學士黃道周曾感歎:“與黃山相似,或有過之,無不及者”。黃道周,還有與他同朝的大理寺正卿陳揚美、太常寺少卿陳天定等人,年少時都曾在靈通岩寺中攻讀聖賢書。他們能進入仕途,除去自身的刻苦,也沾了靈通山的靈氣的吧。如今,他們也在靈通岩寺裏占了一席牌位,供後人拜謁,這是多麼悠遠深長的緣呀!緣,是在天地洪荒之時,就注定了的。正如一億兩千萬年前,這裏的火山經過無數次噴發和沉積,才形成了如此典型的丹霞地貌,從而成就了靈通山。正如我因見同學來到靈通山,靈通山也就成了我們重續同學情的平台,它見證了我們重相見的喜悅與溫馨。

在魚形的峰頂遠眺,拍照,感歎,然後依原路返回。黑暗裏走過的路明朗起來,更深刻的感受到它的險,奇,秀,還有那濃得化不開的綠。回招待所吃過早飯,來不及去其它景點,便匆匆下山。走在人來人往的石台階上,航兒的笑聲,像路邊的山泉水一樣,清脆明澈。我不時回頭,看見靈通岩寺,像一朵閃著佛光的蓮花,盛開在擎天峰崖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