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林寶湖漾佛光(2 / 2)

出東門,不經意間抬頭,見一塊高聳的巨石上麵刻著一個紅色的龍飛鳳舞的“佛”字。陽光穿過相思樹的枝杈,給“佛”字鑲了數道金光,別樣的壯觀,別樣的震撼。心裏湧過一陣激動,眼裏竟蒙了淚水。不由想起孝子洪龍章重建寶湖岩寺的典故——寶湖岩最初叫湖內岩,始建於距今四百餘年前的元末,後來湮廢。鄉人把如來、祖師諸佛像移入龍宮洞內供奉。清代中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孝子洪龍章上龍湖山砍柴,為躲避猛虎,失足落入龍宮洞而保命。龍章叩謝過眾佛救命之恩,承諾有朝一日發達,一定重建岩宇。後來,他輾轉到上海經商,幾經努力,終於衣錦還鄉。於是重建寺院,重雕如來、祖師諸佛金身,又更名為寶湖岩。成功,總是有緣由的。我佛慈悲,佛光普照,普度眾生,但是,首先需要人自己至善至孝,自力更生,勤經善營,方能諸事順意。

經過“佛”字,向山上攀去。山上花草繁茂,古木蔥蘢,遮天蔽日。崎嶇小路如藤蘿般纏繞在林間,時而舒緩,時而陡峭,時而曲徑通幽,時而豁然開朗,時而輔石板為梯,時而鑿岩石成階,時而開闊三人並行,時而僅容一人通過。路外傾斜光滑的岩壁上,皆有二到三層不鏽鋼護欄圍繞,如佛寬大溫暖的手掌,托住每個遊者的平安。半山腰處的霞飛亭,依山崖傍清流,白石為柱,紅瓦為頂,如一朵盤旋不去的彩雲,清麗妖嬈——好一處飛霞流泉!而人,便成了雲上欲飛的仙。從霞飛亭下來,再行一段路,是四疊奇岩,見怪石嶙峋,如刀劈斧砍般峻峭。傾斜的之字形岩石路,雖有護欄圍繞,依然走得人心驚膽顫。稍將心兒平複,鑽過僅容一人通過的石洞,是一塊較平緩的巨石。石旁楓樹成林,紅葉如蝶兒般飛舞,如風兒般私語,如夢兒般絢麗——倘若夕陽西下之時,紅楓夕照,會更有一番醉人的景象吧!這樣的景致,佛自是喜歡的,你看那寶湖岩寺開成一朵紅色的蓮花,是無邊的慈悲,是無邊的欣喜。

將要離開,卻見寺右邊的巨石上雕一龍頭,龍口中有細泉涓涓而流,題名:龍泉聖水。掬一口品嚐,清冽甘甜,直潤肺腑。那聖水流得緩慢悠長,如佛語聲聲,梵音陣陣,滲透到身體的每個角落。

車已行,心卻留,欲化作翩翩蝶兒,翻飛在岩宇內外,晨鍾暮鼓裏,參悟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