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分享,讓愛的陽光驅散陰霾 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1 / 3)

第十一章 分享,讓愛的陽光驅散陰霾 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

有人說付出是一種幸福,事實上,給別人付出的機會也是一種幸福,是給別人幸福的權力。所以學會分享,不僅要學會分享快樂,更應該學會分享痛苦和煩惱。

憂鬱不是酒,不會曆久彌香,隻會越放越“臭”。學會分享,不要把悲傷和痛苦全放在自己心裏,憂鬱的黴味才能得以擴散。

憂鬱是內心缺少愛的一種表現,憂鬱的人缺少對自己的愛,也缺少對別人的愛。

憂鬱的人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那一個,全世界都應該來愛自己,自己也最有資格得到全世界的愛。這樣的心態和想法讓他們把自己囿於等待的樊籠,錯失了感受陽光的春天。

事實上,如果沒有人愛自己,至少可以自己愛自己;或者去愛別人,在收獲別人的愛的同時,去體會付出的快樂。

愛麗斯幾年前因失戀得了憂鬱症,從原來居住的美國東北部移居到中西部來生活。愛麗斯很快就發現,中西部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東北部居民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部的生活節奏緩慢,民風比較淳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和諧。好幾次,她從停車場出來上車道,盡管車道上排著長長的車隊,可是總有人給她讓道。這種彬彬有禮、先人後己的行為,讓她深受感動。一天早晨,她讓一輛大卡車先行,深受感動的卡車司機一直從後視鏡中關注愛麗斯的車。

當他發現愛麗斯的車因沒油停下來時,他就停下車取出自己的備用汽油加進愛麗斯的車裏,並“護送”愛麗斯到附近的加油站加足了油,後來這兩個年輕人竟然喜結良緣。愛麗斯的憂鬱症也從此不治而愈了。

這也許是個浪漫的電影情節,但心理學家卻認為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美國一家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一個大型心理問卷的調查結果,發現經常幫助別人的人明顯比不樂於助人的人快樂;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看,前者患憂鬱症的可能性要比後者低得多。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助人為樂的結果往往是雙贏,既幫助了他人,同時也留給自己一份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助人為樂”告訴人們一個非常淺顯的真理:幫助別人,別人得到快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容易實現的雙贏模式。

一名叫史塔勒的美國醫生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影視明星的電話,請求他為他們治療心理疾病。這些大腕們都衣食不愁、崇拜者如雲,從表麵上看他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可這些人的心理狀況卻不容樂觀。史塔勒醫生對好萊塢的許多明星進行研究後發現,以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為代表的樂於公益事業的名人、富翁很少有看過心理醫生的記錄,而奧黛麗?赫本從來沒有看過心理醫生。作為一個心理學家,史塔勒希望從赫本的案例中尋找一些研究上的突破。他收集了許多奧黛麗?赫本的資料發現:

奧黛麗?赫本在事業上可謂一帆風順,紅極一時,在全球的很多國家都是家喻戶曉。但她的婚姻生活很跌宕,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演員梅爾?費勒,第二任丈夫是意大利精神病學家安德列亞?多蒂醫生。婚姻受挫後,她又愛上了《修女傳》編劇羅伯特?安德森。1954年拍攝電影《薩布麗娜》時,赫本與已婚男星威廉?霍爾登墜入愛河。盡管她的情感道路並不平坦,但她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心態。

史塔勒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看到這樣一段資料:一次,奧黛麗?赫本謝絕了貝爾公司每小時5萬美元的慶典邀請,轉而去了一家醫院給一個小男孩做護理服務。受到啟發的史塔勒醫生發現,赫本不同於別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樂於做無報酬的慈善工作,把自己的愛分享給那些需要的人。她曾做過67次親善大使,在1956-1963年間,她常常到碼頭、監獄、黑人社區做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