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講,完美主義者大多是出類拔萃的,他們會不斷發揮自己的智能並調動自己的潛能,使一些幻想成為現實。
然而,若深層次探究吉姆的所作所為就可看出,完美主義者往往過度重視和渴望來自環境的讚美和認同,甚至為之上癮,為得到無休止的讚美和許可,他們拚命努力,以保持內心的平衡,滿足內心的需要,最終使自己成為功利的奴隸。
因此,成功既不能給完美主義者帶來什麼成就感,也不能帶給自己一個完整、獨立的自我感覺。恰恰相反,你的整個生活,都在用來隱蔽自身不被自己接納的那部分(不完美的部分) ;在你的內心深處,也隱藏著深層的無價值感和自卑感。也正是這種習性,導致了你將無所不能的完美主義傾向,當作自己護身的盔甲。追求完美的人,還總是將自己的價值與事業成敗等同起來,把成功視為唯一可以接受的衡量標準。結果,很少有人感到自己確實很有價值。因為這一標準,許多人往往不去做沒有成功把握的任何事情,他們懼怕沒有“做好”引起的別人對自己的不利看法。
多麼荒唐的標準。就拿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來說,如果他以某項工作的成敗來衡量自我價值,那麼在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後就會認輸,就會宣布自己是個失敗的發明者,並停止自己那些被他人視為瘋子所想的發明計劃。
可見,“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而不切實際的事,它就像是毒害你心靈的藥餌,隻會給你帶來挫折、失敗和痛苦。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完美的,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它本來就是以“缺陷”的樣式呈現在世人麵前的。
如果此時你還深深迷戀“完美”的美麗光環,不能自拔,不妨問問自己:“我為什麼非要什麼事情都得做到最好?又有誰在給我打分呢?”
其實,你隻要客觀地看待人生與人性,學會建立自我界限,做事時本著“不求絕對完美,但求盡力而為”,你就會從追求完美的壓力中徹底地解脫出來。
當然,也不要再將奮鬥本身與你的自我價值等同起來。你在某一具體事情中的失敗,並不等於你作為一個人都失敗了,你隻不過是在某一時刻中未能成功地進行某一具體嚐試而已。
如此一來,你肯定能完全割掉讓你苦惱的完美主義思想,盡情享受到工作的樂趣,獲得讓你愜意萬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