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小聰明”隻能得一時,大聰明才能得一世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可以說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般情況下,很難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做人本不應太過精明,因為太精明的人總會活得很累。有些人因為得意於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從而耽誤了自己的終生;有些人卻因為自己的“大糊塗”成就了自己。所以說,聰明與糊塗有時候並不像我們表麵上看到的那樣。
當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根據事態發展的程度以及狀況的變化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該糊塗時就糊塗,該聰明時就聰明。“呂端大事不糊塗”的典故說的就是呂端在一些小事麵前裝糊塗,但在關鍵時刻,卻又能夠表現出過人的智謀。在我國古代,可以說像呂端這樣大智若愚的人的確很多。
宋代時,太宗讓時任參知政事的呂端和寇準隔日輪流掌管相府裏的大事,這樣他們倆就可以平起平坐。但是呂端卻主動要求將自己的名號排在寇準的後麵。在處理政事的時候,他既不會舞弊營私,也不會因為各種名目進行一些“小動作”,更不會為了私利大開後門。呂端每天看上去都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正因為這樣,許多人都在背地裏對他議論紛紛,說:“呂端糊塗。”
後來宋太宗想拜呂端為相,消息一經傳出,眾人嘩然,而且還有很多朝廷命官對太宗說:“像呂端這樣的糊塗蟲又怎能擔當宰相這樣的重任呢?”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待呂端拜相之後不久,叛將李繼遷時常去騷擾西北邊境,後來大宋的官兵抓到了李繼遷的母親。這時太宗與寇準秘密商議,決定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北門之外示眾斬首,以警告叛逆者與大宋對抗的下場。
呂端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即進見太宗,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若是斬了李繼遷的母親,依然捉不到他的話,那麼就會更加堅定李繼遷的叛心。倒不如先把他的母親好生養著,這樣一來,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太宗聽完呂端的一席話,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說道:“要不是你的及時勸阻,我險些釀成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後來事情的發展正如呂端預料的那樣,李繼遷再也不敢過分擾亂西北邊境,肆意妄為。
呂端的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做事,一定要審時度勢,看準時機,該聰明的時候一定要學著聰明點,辦漂亮的事;該糊塗的時候,一定不能耍自己的小聰明。在大事麵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否則一旦犯了糊塗就會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現在人們在教育孩子這方麵,一味地強調要讓孩子如何聰明、機智地與人交往;希望他們能夠培養自我的競爭力。幾乎很少有人會讓自己的孩子學會退讓,更不要和其他人過分計較。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過於軟弱,會遭受別人的欺負。其實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誤區,每個人的聰明與笨拙並不顯示在他們做事情的表麵之上,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