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別太高估自己,也別太低估他人
無論是在職場,抑或是在商界,隻要存在競爭,就一定會有對手。但凡存在對手,就一定需要正確麵對,很好地處理自己與對手的競爭關係。如果能始終堅持利人利己的共贏思維,相信一定可以將市場做大、做強。良性的競爭不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賭氣,也不是“高估自己,低看別人”的銳氣,而是雙方需要獲得共贏的和氣。
蒙牛乳業的總裁牛根生,就清楚地了解良性競爭的深刻含義。在蒙牛創業初期,就曾有記者采訪牛根生:“在蒙牛的所有廣告牌上幾乎都會看見‘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字樣,很多人可以理解這其中的道理,這其實是一種精心策劃的廣告藝術。但是,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您是否認為蒙牛可以出現超過伊利的那一天?如果可以,那將會在什麼時候?如果沒有可能,那麼,原因又在哪裏?”
牛根生很坦然地接過記者的話,微笑著說:“沒有。競爭隻會促進發展。你發展別人也發展,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雙贏’,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在牛根生的辦公室裏,一直掛著一張“競爭隊友”的戰略分布圖。牛根生自己曾這樣說過:“競爭夥伴不能稱之為對手,應該稱之為競爭隊友。以伊利為例,我們不希望伊利有問題,因為草原乳業是一塊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雖然我們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們還有一個共有品牌‘內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現好,我們在香港的紅籌股也會表現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標是共同把草原乳業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關的。”
牛根生的機智使得他與自己的競爭夥伴能夠和諧友好的相處。整個過程中,他不但沒有因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高估自己的能力,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成長進步低估他人。
商界所指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那些正在或者企圖要從對方的手裏搶走生意的人。一些商品推銷者甚至把與他們從事工作職業的人視為對手,看作敵人,他們企盼將所有的對手統統打倒。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競爭對手對於他們的推銷工作來說,不但不會產生任何消極的作用,反而可以不斷促進他們業績的增長,而且其他的同行還可以成為他們最好的工作夥伴。正是因為這些競爭對手的存在,才會不斷地激發自己積極爭取的源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沒有對手就沒有英雄。
對所有競爭對手的尊重其實彰顯的不僅僅是這個企業領導的風度,同時展現給大家的也是企業自身的最大優勢。曾經聽過這樣一件事情,這是在食品金屬檢測機廠工作的銷售人員李元講述的真實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
李元,一個食品金屬檢測機生產廠家的直接銷售代理人。一次,他與幾個同事經過長期的聯係、洽談,終於成功地與當地一家食品廠達成購買協議。其實,當時這筆生意的促成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李元所在公司的競爭對手,也就是另外一家和李元他們生產同種檢測機的公司,如果不是當時他們的惡意詆毀,也許客戶還真的不能那麼快選擇李元他們公司的產品。
李元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起接待了食品廠派來的三個考察員。那天,到廠的三個考察員對李元他們廠的食品金屬檢測機進行了嚴格的考察。因為他們公司向來非常注重產品的細節與質量,自然也就贏得了不少的客源。
那三位考察員看完李元他們廠的產品之後,除了價格方麵覺得有點高之外,其他方麵一律認可,也覺得非常滿意。但是在後來的商定售價方麵,出現了一些問題。客戶給出的價格低於公司最低預售額之下。最後,因為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所以,客戶表示回去考慮一下再做決定。送走這批客戶之後,李元一直忐忑於剛才的報價。甚至有些後悔:如果當時把價格再稍微降低一些,也許,還能留住這個客戶。
誰知就在快下班的時候,李元竟然接到了客戶的來電,同意買他們的食品檢測機。隻是讓李元感到意外的是:改變客戶主意的竟然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因為這幾位客戶在另外一家廠裏進行考察時,那位老板居然詆毀李元廠裏的產品非常糟糕。正是因為聽到這樣的話語,才讓這個客戶改變了初衷。
很多時候,轉機的到來就是這樣讓人無法預料。明明看著即將屬於自己的成果,卻突然間進了別人的口袋。真正的原因不在於別人使出了什麼樣的招式,也不在於別人更多的做了什麼,隻是他們在競爭中選擇了更好的態度。他們不會進行任何的詆毀或誹謗。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從來不會過高地估計自己,更不會過低地估量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