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哲學 有人不算貧,沒人貧死人
這是南太行人的人本觀念——很多人這樣認為,也這樣做。娶媳婦的重要功能就是生孩子,而且要男孩——唯有小子(兒子),才能夠把血脈延續下去——但他們隻知道香火,不知道孩子是另一個自己。新婚的囍字還沒有褪色,孩子就呱呱出生了——要是男孩,公婆笑得牙齦都紅豔豔的;不小心是個閨女,公婆鐵青了臉,把黑眼球翻到鼻子下麵。
接著再生——按照有些漢們(已婚男人)的話說,晚上黑燈瞎火,不幹那事幹啥?自己得勁(舒服)了,還能生孩子,一本萬利啊。有的人會當場哈哈大笑,但決不是嘲笑,而是認同的笑——若是一連三胎五胎都是閨女,不用他們自己著急,父母、嶽父母和村人就開始著急了,說:那是咋回事?一連幾個都是閨女,該不是隻有閨女的命吧?還會有人說:那兩口子可能上輩子做了啥缺德事兒了,這輩子生不下小子來。
這些話,當事人不用聽,順勢一想就知道了——男人總沮喪著臉,在有兒子的漢們麵前抬不起頭——有的漢們還開玩笑說:你是不是不中啊,要不要俺替你“勞動”一下?說完,就又是一陣哈哈大笑。還有的人真的覺得生小子沒希望了,就讓老婆找合適的男人——怎麼樣不管,他隻需要結果——兒子雖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老婆生的,又在自己家——親爹再親,也不能要回去。
閨女是別人家的人——“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流行範圍很廣,南太行人也這樣認為——閨女再好,出嫁就變心,爹娘再親,也親不過自己的漢們(丈夫)——或許是因了這種因素,誰要娶他們的閨女,就得拿來財禮錢——鄉人也覺得合理,畢竟是人家生養的閨女,不給點撫養費從良心上說不過去。
小子是自己的,啥時候都走不掉,姓永遠跟著老子,所有的家產也都是他和他們的——人見到,都會說是誰誰誰家的小子。作為父母,聽到這話,心裏是自豪的,兒子構成了一對夫妻最根本的鄉村人生尊嚴。聽人說,還沒解放之前,在南太行鄉村,隻要家裏弟兄們多,再苦的日子都不算苦,很多連葦席都沒睡過,別說吃饅頭了;再後來的公社,人多勞力多,分的糧食也多。現在是人多力量大,遇到械鬥或者利益紛爭,可以男女老少齊上陣,以人海戰術打敗另一家族。
這樣一來,兒子多的人家不但在村莊確立了自己的強勢地位,還可以形成一個固定的利益圈,再不公正的事情,遇到不公正的人,也會變得公正合理起來。
“有人不算貧,沒人貧死人”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人,一種古老的生育觀念,充滿對人力資源的無限渴望與信賴——時間從南太行掠過,將人變成一堆黃土,又將人變成人,一代代的人,長大了,結婚了,生孩子了,老了,抱孫子了——抱著抱著,就靠在石頭的牆壁上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