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爸媽給鼓勵,孩子爭第一 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點到為智
強迫孩子學習,就是好心辦壞事,癡心辦蠢事。
有一位母親,兒子6歲的時候,她們一家在美國呆了1年。兒子在那一年上學的經曆,使這位母親對美國的教育有了親身的體會,她認為那是一個能營造出兒童天堂的教育體係。
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在填了一些表格之後,兒子馬上被安排到班上去。一位老師帶我們去熟悉校園:這裏是吃午飯的地方,這裏是上課的地方,這裏是爸爸媽媽來接送的地方,這裏是玩的地方……兒子不斷地點頭,這些地方顯然都是他很需要了解的。
熟悉完校園後,老師告訴我可以走了。不過她還是蹲下身來,征求我兒子的意見:你願意自己留下嗎?媽媽離開行嗎?直到確認他願意單獨留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這位母親擔心的事情一件也沒有發生。比如兒子不懂英語,他會不會不願意上幼兒園?老師會不會讓他補習英語?他會不會沒有小朋友……兒子每天都是高高興興地上學,開開心心地回家。於是這位母親多次來到幼兒園,向老師問起兒子的情況,老師總是說他很聰明或者機靈,沒有任何問題。
不久,這位母親被邀請參加孩子的郊遊活動。她注意到,老師並沒把兒子看成是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老師也從來沒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著來,總有好些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位母親覺得,也許就是這種寬容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孩子都覺得很自在,連一句英語都聽不懂的兒子,也絲毫沒有覺得自己跟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再接下去,兒子不知不覺開始能聽會說英語了。上了小學1年級,可這位母親發現兒子的書包總是空空如也(書、本子、筆、紙,全部都是學校免費提供,不用帶回家),幾乎沒有家庭作業。偶爾老師會讓兒子帶回來一些報紙,讓他找“D”開頭的詞,或者找廣告。
孩子可以在學校圖書室借一本書回家看,什麼時候看完都行,還了又可以再借,每本書後都附有小冊子,孩子們看完書可以把感受寫在上麵,畫畫也行,而且可以看到別的小朋友看完這本書後寫下的感受。那都是些非常有趣又很具創意的讀物,比如有一本叫做《假如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的書,書上說,假如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我不會讓我的動物園和其他的動物園一樣,養著老虎呀獅子呀,我要去找一些奇特的動物——比如那種動物脖子很長很長,一口食物吃下去,3個月才能到胃。真是奇特的想像!兒子對此事樂此不疲,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喜歡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