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爸媽給鼓勵,孩子爭第一 提醒孩子,學習與思考不分家
點到為智
要孩子在這個高智能的時代生存,就必須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不會思考的孩子是沒有競爭力的。
在一所國際學校,老師給各國學生出了一道題:“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
學生們都說“不知道”。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曾在“全國世紀父母讀書活動”總結表彰大會上,一位教育專家嚴肅地講了上麵這則“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其中包含了對教育的反思。“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來改變自己的一生。”這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現。像成功者一樣去思考,你就會越來越像一位成功者。要孩子在這個高智能的時代生存,就必須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時代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樣也需要變化。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會思考的孩子,將會有怎樣的未來。
瓦特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童年的他身體非常虛弱,骨瘦如柴。再加上家庭條件不好,他失去了進入學校讀書的機會。
瓦特不甘心自己就這樣虛度童年,他要求讀書,渴望學習。在他強烈的要求下,於是父母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怎樣辛苦勞累,都要抽空教他讀書、寫字。瓦特學的知識雖然而不多,卻記得很牢固,有時還能舉一反三。
有一次,瓦特在廚房裏看祖母做飯。灶上燒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但又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就問祖母:“壺蓋怎麼會跳舞呢?”
“水開了就是這樣。”祖母回答說。
“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是有什麼東西推動它嗎?”瓦特又追問道。
麵對瓦特的追問,祖母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雖然瓦特沒有在祖母那裏找到答案,可他並不灰心。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驀地,壺裏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停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瓦特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複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從那以後,瓦特處處留心,最終發明了完善的蒸汽機,在世界科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曾有人這樣高度評價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瓦特之所以能夠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善於思考,是思考使這個兒乎沒有上學機會的孩子在眾多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佼佼者。學會思考,對一個人成長極為重要。美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是創造力的源泉,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學習知識要思考,發明創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
一個孩子,可以在很多方麵都不一樣,體質、家庭條件、受教育程度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性的。最終決定孩子發展的隻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孩子的思考能力。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曾疾聲呼籲:“家長們一定要培養孩子動腦筋的習慣和能力。”現在的孩子懶得動腦筋,這主要表現在孩子的學習上,就是抽象思維能力不夠,有的孩子讀書就是照本宣科,不會舉一反三,而孩子的創新意識和想像力也明顯不足,在解決問題時不會多渠道地尋找方法。一個不能思考的孩子很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特別是在今後的國際化競爭中,缺乏競爭力的孩子們將很難在國際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