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兒子在美國學習的這一年,這位母親發現了美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不強迫孩子學習,不強迫孩子讀書,也不強迫孩子學習規矩。孩子很自然地一天天地成長,終於有一天他們會看書了,會寫字了,會守規矩了,不知不覺地,孩子喜歡上了學校,喜歡上了閱讀。這樣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即能夠讓孩子踏踏實實、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但是在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期望孩子從小在各方麵都能出類拔萃。有時,學習稍微差一點,就開始心急,把孩子關在家中苦讀。又是請家教,又是買學習資料,讓孩子目不窺園,足不下樓,看書做作業。此類強迫孩子讀書的現象,比比皆是。
常言道:“強拗的瓜不甜”,“牛不喝水強按頭”。讀書就像是牛喝水。牛不渴,牛不想喝,你按著牛的頭去喝,又有什麼用呢?強迫孩子學習的教育方法,是最容易引起反效果的。因為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強迫孩子去學,孩子隻會對學習感到痛苦,會討厭學習。而且作父母的愈叱責,愈強迫,孩子愈討厭。孩子天生都是好玩的,而且學習與玩相比是一樁苦事。如果孩子沒有求知的欲望,不明確讀書的目的,對讀書激不起興趣,父母的強迫隻會徒勞無益。
強迫學生讀書,就是好心辦壞事,癡心辦蠢事。父母要求孩子用功學習是對的,父母督促孩子學習也是應該的。否則,子不教,父之過。但是學習又不能強迫。因為父母可以把孩子鎖在書房裏,但父母卻不能把書本,把知識塞進孩子的頭腦。知識的吸收與消化必須通過孩子自身的努力。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努力學習,強迫是不管用的。而應該是通過耐心細致的說理工作和熱情的關懷,幫助孩子自己認識學習的的重要,並誘導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由不自覺而逐漸變為自覺的學習。同時,父母還應該熱情地幫孩子妥善地處理好玩與學習的關係,做到有勞有逸。學習好,休息好。
總之,要想孩子愛上學習,父母要做的應該是誘導,而不是強迫。誘導的途徑很多,但目標隻有一個“渴”。渴了,就會有需要。牛渴了,才會主動找水喝。人“渴”了,才會主動去學習。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不強迫孩子學習,還有另一方麵的意義。那就是在孩子不願學習時,父母應該冷靜地了解和分析孩子不肯學習或學習不好的原因。有的孩子是由於身體和智力的原因確實無法學習,學習困難很大。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這時父母就更應該關懷他們,愛護他們,與孩子一起共同尋找對策,更不能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