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不經過思考的學習,一種是經過自己思考的學習。現行的學習方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大多數都是第一種,也就是不經過自己思考的學習,在孩子所接受的學習和教育中,有很多知識根本不需要思考或者根本不容許孩子去思考,父母和老師們往往隻關注學生記住了多少內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留心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懶得去思考。如果這種傾向得不到扭轉,那麼孩子必將是缺乏創造力的。
凡是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強,學習能力就愈強,創造力就愈強,終生學習的能力就愈強。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勤於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1.多問孩子為什麼
父母可以多用疑問的語句問孩子,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注意經常向他們提出一些需要做簡單的推理判斷才能回答的問題。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如果我忘記關上水龍頭,讓它開了一整夜,你想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沒有了太陽,那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等等。 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父母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他。
2.讓孩子自已想辦法
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孩子遇到困難時,有些父母總是迫不急待地幫助孩子,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品質是不利的。父母應該首先問孩子:“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讓孩子自己想想辦法。父母也可在實際生活與學習中,提出一些難題來讓孩子加以解決。比如,在牆的高處掛頂帽子,然後給孩子幾根短竹竿和繩子,啟發他們想到用拚接竹竿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經常與孩子展開爭辯
爭辯可引發孩子進行認真細致地思考,且能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可與孩子爭辯看電視、打遊戲機時間長了好不好,觀看某一電視後,與孩子爭論對某一人物或問題的看法。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還提高了他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水平。
4.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父母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麼地方做錯了,為什麼做錯了,應該怎樣做。
5.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已經很強了,應該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這對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幫助的。
6.進行科學啟蒙
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科學知識和科學家的故事,點燃孩子智慧的火苗,使孩子學會用科學的思路來觀察、思考世界。
7.開發孩子的大腦
人的大腦是智慧的發源地,充分開發孩子大腦的功能,會使他更加喜歡思考。左手和右手的協調對開發人的大腦很有好處,可以讓孩子練習打字、彈琴、編織毛線,練左手書法等。
學會思考,是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作為父母,應當把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習慣,始終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應當把灌輸知識放在首位。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提出問題。提問題的水平與思維的水平是緊密相關的。問題提得好,不僅決定著思維水平處於一個較高的層次,使人想得深、想得遠,而且還極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父母應鼓勵孩子提問,使他們敢於“標新立異”,特別是應鼓勵孩子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進行質疑,即使孩子有時回答得很幼稚或錯了,父母也不可給以簡單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