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位媽媽對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說:“今天真冷,刮的是北風。”那小男孩大聲說:“媽媽,北風是白色的!”那位媽媽反問道:“北風是白色的嗎?北風有顏色嗎?”孩子回答說“北風就是白色的”。那位媽媽隻好無奈地告訴孩子:“北風根本沒有顏色,是無色的,看不見的。”
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令人深思。其實,孩子的回答體現了多麼富有詩意的一種思維啊——北風帶來了霜凍,帶來了雪花,北風當然是白色的!一個絕佳的創造、創新思維在那位媽媽固定的思維中喪失了。
2.掌握向孩子發問和技巧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交流時,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創新力,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比如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就像茶杯有些什麼用途?多少減多少等於5?磚頭可以做什麼用?貓掉到井裏怎麼辦?你在百貨公司走失了怎麼辦?突然發生地震怎麼辦?怎樣使房間的布置更漂亮?等等。這樣,孩子自然會對所提出的問題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創造力往往就是在這一瞬間產生。別忘了,對孩子的回答要給予鼓勵。
3.耐心解釋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強的,喜歡對不懂的事情發問,父母一定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討論。如果遇到自已也弄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查閱其他資料得到正確的答案再回答孩子,千萬不要用虛假的答案回答孩子,或是拒絕回答孩子。
4.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個性特點之一,它表現為防對不了解的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新奇和興奮感。許多事實表明,發明創造往往萌芽於對某一事件或現象的好奇。因為好奇,孩子就會有探索某一事件或現象的興趣,並在探索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創造、創新思維能力。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獎勵的孩子,都願意繼續進行某種試驗和探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小心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5.給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
有句話說的好: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動手,是一種搭建性的實踐活動。孩子在動手的基礎上動腦,就一定能促成能動意識產生,培養出自己的創造、創新思維。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此外,孩子在遊戲活動中也能培養創造、創新能力。對孩子來說,遊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遊戲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促進孩子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語言和創造、創新能力的發展。孩子往往還會通過遊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所以,作為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遊戲,為孩子遊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創造發明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也是影響孩子一生命運的能力。因此,在學習與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創新能力是每一位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幫助孩子克服單向思維。孩子常常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某種事物。比如,當他不願被別人發現時,就用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這樣以為人家看不見他了。單向思維是低級的思維形式,它妨礙創造、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克服單向思維形式,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