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雖然很小,但他們對世界充滿無窮的好奇,在他們那清澈的眼睛裏,蕩漾著對學習和探索的無窮渴望。因勢利導地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如能認真發現和發展子女的興趣愛好,精心培養,進行針對性教育,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父親在女兒5歲時,正自學英語。為了便於記憶,他把能見到的家裏的東西,例如門、桌子、鬧表等貼上了用紙條寫好的相應的英語單詞。滿地跑的女兒對此很感興趣,父親因此便教她讀單詞,女兒讀得還很認真。很快,她就能指物讀出一些英語單詞來,父親很高興。於是就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培養起女兒對學英語的興趣。不久,在女兒單詞本上積累了幾百個熟記的單詞。有了一定基礎後,又同女兒一起參加當時時髦的《英語900百句》學習,學習一些常用口語。有了這一段的基礎,女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更濃了。在以後的英語學習中,女兒從來沒有感到壓力,越學越起勁,越學成績越好。高中時她可以閱讀一些英語科普讀物,到大學3年級她就通過了國家6級英語考試,在後來的托福、GRE考試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哈佛大學素質教育專家根據實踐總結,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在自主性教育下所產生的求知興趣能夠使人的大腦處在最佳狀態。當孩子對一件事情、一個活動有特別濃烈的興趣時,根本不用約束他、勉勵他、要求他、強製他,他自己就已經處在大腦非常活躍的狀態之中了。用同樣的時間記憶一批單詞,有興趣和沒興趣的狀態,效率可能要差很多倍。學習一門功課,付出同樣的時間和努力,有興趣和沒興趣,效果也要差很多倍。
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善於將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提出各種問題,這就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的表現,如果你對孩子置之不理,孩子的求知欲就會泯滅;如果你能熱情對待孩子的提問,並積極引導孩子去認識,去探索,並引發更多的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激發起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欲求。
讓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樂趣,也是保持孩子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父母應該注意讓孩子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應加以鼓勵。如果經常遭受挫折,甚至遭受指責或體罰,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
興趣是人類最可貴的天賦,是創造力的源泉,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希望父母們都善於讓孩子們鼓起自主與興趣學習的風帆,幫助孩子駛向成功的彼岸。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有很多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上學後跟不上學習進度,於是在孩子入學以前,便不管孩子有無興趣,也不管孩子能否接受,先教孩子認宇,學數學,認為給孩子灌輸的知識越多,孩子在入學以後就會學得越好。而這種做法常常會適得其反,不僅沒有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反而使孩子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成為了學習中的失敗者。其實,在入學以前,孩子認識多少個字並不重要,而激發孩子對文字的好奇心和興趣,產生認字、寫字和閱讀的強烈願望才是最重要的。不少小學老師師都曾談到,最使他們感到頭痛和束手無策的不是那些在入學前缺少知識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對學習沒有興趣,缺乏思考和解題願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