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爸媽給鼓勵,孩子爭第一 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點到為智
隻有興趣才能使孩子像做遊戲一樣地進行學習和活動;隻有興趣才能使孩子高效率地進行學習,創造性地進行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在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達爾文自幼就偏愛昆蟲,高斯自小就對數學感興趣。而正是興趣,成就了他們偉大的人生。因此,父母要像培育小苗一樣,幫助孩子從小將學習興趣在心中培植起來。
愛迪生在8歲時才開始讀書。因為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講課枯燥無味,還經常體罰學生,這引不起愛迪生的絲毫學習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地在椅子上坐過。老師在講台上教課,他就在下麵走動,甚至還跑到外麵去。有時候,他會用人家丟棄的物品製造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帶入教室玩,完全不注意老師在台上講些什麼。有時候還妨礙了別人上課,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一次上算術課的時候,老師講一位數的加法。大多學生都安靜地聽講,隻有愛迪生忽然舉手發問:“2加2,為什麼等於4?”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
不久,愛迪生的母親被老師叫到了學校,對她說:“愛迪生這孩子學習一點都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2加2為什麼等於4,真是太不像話了!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裏隻會妨礙別的學生,還是別讓他上學了吧。”愛迪生的母親聽完,非常生氣,他對老師說:“我認為愛迪生比同齡的大多數孩子都聰明,我會教我的愛迪生,他再也不會來到這裏!”
此後,愛迪生便在母親的親自指導下開始了學習。愛迪生的母親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辦得生動活潑。春天,樹木發出新芽時,她和兒子坐在屋門前,邊曬太陽邊上課;夏夜,天上布滿星星,庭院裏一片蔥綠,她和兒子來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麵納涼,一麵讀書;到了秋天,愛迪生又念上了《魯濱遜漂流記》、《悲慘世界》這一類古典文學作品;冬天,天寒地凍,她又與兒子一起圍火授課。她講地理,如同把愛迪生帶到世界各地周遊,漂洋過海,登山探險;她講英文,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她教文學,使愛迪生對雨果敬慕不已。
在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深深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他說:“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他認為,母親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後來,愛迪生說:“我在早年就發現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當老師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就決定要給她爭臉麵,不辜負她對我的期望。”
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愛迪生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正是由於愛迪生從學習中得到了樂趣,因此他才會在自學的條件下取得成功,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匠人。
有一句格言:凡是沒有興趣的學習和工作,被稱為“有病”的學習和工作。《論語》中講到:“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就是這個道理,說明愛好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興趣才能使孩子像做遊戲一樣地進行學習和活動;隻有興趣才能使孩子高效率地進行學習,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掘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孩子有興趣,才能夠輕鬆愉快地學習,才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孩子喜歡數學,對數學就會認真學習;喜歡外語,就會對外語投入極大的熱情。總之,興趣能使孩子輕鬆愉快地、不知疲倦地進行學習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