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爸媽給鼓勵,孩子爭第一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點到為智
兒童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該重視孩子閱讀潛能的開發,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在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為具有很高價值的能力。因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的擁有,能讓閱讀者“厚積而博發”。閱讀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是伴隨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兒童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該重視孩子閱讀潛能的開發,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閱讀,讓孩子善於閱讀,樂於閱讀,勤於閱讀。
有一個孩子養成了亂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後於是找他談心,他幾經做出表態後仍改不掉,最後父母在一位親子專家的啟發下,給孩子找了一本書,讓他閱讀並嚐試寫下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竟被書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徹底的改掉了偷東西的惡習。
可見,閱讀給人心靈上的啟迪也是無法估計和替代的。閱讀既是一個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通過閱讀,還可以把孩子引入一個神奇、美妙的圖書世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同時,還可以使孩子從書中獲得人生的經驗。因為人生短暫,不可能事事都去親身體驗,書中的間接經驗,將有效地補充個人經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說過: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通過閱讀可以發展人性,提升修養,可以豐富生活,愉悅身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孩子的人格養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的構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閱讀,從而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閱讀習慣
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如若父母視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會樂於讀書。父母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對待書報總是興趣盎然,孩子便會覺得讀書一定很有趣,於是對書籍充滿著好奇,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如果父母不讀書,卻想讓孩子讀,他就會說:“你們都不看書,為什麼要讓我看?”
2.給孩子選擇好書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斯邁而斯也說過:“古往今來,好書總是人們最好的朋友,這關係永遠不會變,因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一本好書,會賦予孩子高尚的品質,會使孩子的心靈會得到淨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應根據孩子年齡和發展特點,給孩子選擇一本好書,如生動有趣的長篇小說、優秀的散文,以及綜合性的書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語故事詞典》等。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賞作品。如美國的《紅字》、《湯姆大伯的小屋》、《湯姆?索亞曆險記》、《馬本?伊登》、《美國的悲劇》、《喧嘩與騷動》、《飄》、《憤怒的葡萄》、《老人與海》、《第二十二條軍規》、《教父》;英國的《莎士比亞全集》、《失樂園》、《魯濱孫飄流記》、格列佛遊記》、《傲慢與偏見》、《簡?愛》、《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德伯家的苔絲》、《牛虻》、《月亮和六便士》、《尤利西斯》;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等等。讓孩子自幼就開始接受世間名著的熏陶,不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優雅人格的基礎。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