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爸媽給鼓勵,孩子爭第一 不縱容孩子的攀比心理(2 / 2)

另外,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也有關係。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當他想得到別人的關注或者感到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時,就會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獎勵等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不管孩子是哪種形式的攀比,父母都得為此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是父母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但是,許多父母未曾想到的是,真正付出的代價的卻是處在攀比中的孩子們。成人的個性和心理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即便有時候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也會作出適當的反應來“掩飾”自己的失落心理。而孩子大都是單純的,他們不懂得如何“掩飾”,長此以往,一定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造成其長時間處於焦慮狀態,給身心健康帶來消極負麵的影響。

有一首打油詩這樣寫道:“世人紛紛說不齊,他騎駿馬我騎驢。回頭看到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人比人,氣死人。”過分的攀比會使人產生怨恨、愁悶,失去了自己本應有的一份好心情。人都有攀比心理,如果是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能夠以對方為榜樣,向別人學習,那自然也是件好事。如果攀比的結果是隻看到自己的短處,並因此而傷心感概、怨憤,甚至頹廢、墮落,那就有些心理問題了。過度攀比會讓人產生“攀比恐慌綜合症”,這是一種特有的心理疾病。輕度患者會出現心慌、氣短、胸悶、失眠等症狀,重則有可能出現血壓、血糖升高,腦供血不足。所以,當孩子出現攀比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認真對待,不縱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那麼,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1.不要過分寵溺孩子

有的父母認為,我家有錢,滿足一下孩子的要求沒什麼不好。的確,孩子的正當要求我們應該合理對待,盡量滿足。但若孩子提出過分要求而父母依然不加以製止的話,就成了過分的寵溺,這樣隻會助長其自私心理的膨脹,不懂得感恩和承擔責任,長大後若失去父母長輩的蔭蔽勢必要吃大虧。

2.以身作則

俗話說:大狗爬牆,小狗學樣。這說明了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導。孩子的成長是在你的身邊開始的,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因此,父母應從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著與別人攀比的心理,要時刻為孩子做表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麵前談論攀比、做攀比的事,比如某某家有什麼,自家卻沒有;別人的衣著比自己強等,要孩子樸素,父母首先要樸素。

3.轉移孩子的關注點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了解認識更多東西,培養孩子對於文學、曆史、自然等多方麵的興趣,有意識地讓孩子更多地接觸鋼琴、舞蹈、繪畫等方麵的知識,和孩子一同選擇其真正喜愛的項目,並增強其在這方麵的造詣。孩子的關注點轉移了,就不會太局限於與其他人攀比了。

此外,父母還可以運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來巧妙處理孩子的攀比問題,比如用童話故事進行心理疏導,給孩子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也可以收集一些反麵的例子,講給孩子聽。這對於降低孩子的攀比心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父母可以因勢利導,將攀比轉為動力。孩子與別人攀比,說明孩子有一定的競爭傾向,想達到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如果能抓住這種心理,讓孩子在學習、才能、意誌力、良好行為等方麵進行攀比,正確引導孩子發奮努力,勇於趕超,將有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