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與營養失調、大量飲酒、糖尿病、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有很大關係。一般性輕度脂肪肝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適;中度以上至重度脂肪肝會出現四肢乏力、右肩背疼痛發脹,無緣無故地感覺頭暈、口苦、口幹、口臭,食欲不好,飯後腹脹、惡心、肝區不適,大便忽幹忽稀等;部分重度脂肪肝者化驗檢查可發現有轉氨酶輕度升高,血糖或血脂升高。
中醫認為,脂肪肝是由於肝失疏泄、肝血淤滯,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所致。而經絡療法能舒肝理氣,活血化淤,通經止痛,強身定神,對防治脂肪肝有一定的功效。
沒事的時候我們可按摩一下大椎穴。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圖:大椎穴
按摩時,取坐位,頭稍向前傾,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椎穴處的皮膚,作間斷捏揉動作。經常按摩此穴,可以疏通經絡,舒肝理氣,祛風散寒,補虛瀉實,通經止痛,強身定神,扶正祛邪,對於防治脂肪肝有非常好的療效。
你還要這樣做——
脂肪肝患者的預防與保健:
1.調整飲食。這是治療脂肪肝的重要一環。飲食需要高蛋白、適量的脂肪和糖類。
2.戒酒,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3.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習慣性便秘,以利毒性物質從體內排出,從而減輕肝髒的負擔。
4.增加運動量。根據不同的原發病,可適量進行鍛煉,加速脂肪的代謝。
5.調整好心態。保持心情開朗,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
?風府穴是防風要穴
【位置及取穴】:在頸後部,自頭發邊緣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橫指處取穴。
【功效及主治】:祛風邪,清神誌,泄氣火。主治頭痛,項強等。
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稱為“六氣”。六氣的正常運行變化,有利於萬物的生長變化,但如果六氣太過或不及,則氣候反常,在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就有可能會成為致病因素,則稱“六淫”或“六邪”。
在這“六邪”中,風邪是中醫的主要病因之一。一般情況下,天涼風多,稍不注意就會感受風邪的侵害。《唐宋衛生歌》中有這樣一句話:“坐臥防風來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臥風中,風才著體成災咎。”意思是說,無論坐還是躺,都要防風邪從腦後襲來,腦被風邪侵襲將致病,如果醉飽之後躺在風中,更容易生病。
《黃帝內經》中也早有記載:風為百病之長。這說明,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而後腦之所以要防風,是由於風府穴在腦後,它是頭部最薄弱的受邪之處。如果受風,易傷及人體的陽氣,導致頭痛、頸部僵硬,甚至偏癱等症狀。
俗話說“解鈴還需係鈴人”,要預防風邪從風府而入,我們可堅持按摩風府穴。取穴時,在頸後部,自頭發邊緣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橫指處取穴。每次在風府穴處點揉3分鍾。
圖:風府穴
你還要這樣做——
平時防風邪的方法:
1.有風的天氣,一定要圍個圍脖,可以有效地防風。因為我們的脖子是容易受風的地方。當你身體氣弱的時候,這些風從“頸項”這個門戶就進去了。
2.防風邪一方麵要注意穿衣、蓋被,特別是早晚酌情增減衣物;另一方麵,避免背對開著的窗戶坐著,睡覺時也要關好窗戶,防止冷風吹進來,尤其是過堂風。
3.按摩風池穴。將兩手的大拇指搭到腦後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用力上下推壓,直至該處稍有酸脹溫熱。
?按摩神庭穴可醒腦安神
【位置及取穴】:位於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功效及主治】:寧神醒腦,降逆平喘,通利鼻竅。主治驚悸,不眠,頭痛,眩暈等。
當人們用腦過度,感覺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額,或者用拳頭輕輕地敲打。其實,這在不經意間刺激了頭部的一個重要穴位——神庭穴。
神庭穴在督脈上,督脈是一身的諸陽之彙。《達摩秘宮》中將此穴列為“回生法”之一,可見其重要性。這個穴位對我們大腦的保健具有很好的作用。平時有神經衰弱、失眠或者腦部疲勞的人,通過按壓這個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生活中,一些白領、腦力工作者伏案工作時間長了,常感到頭昏腦漲,注意力也集中不了,感覺到大腦反應比較慢。這時就可多揉壓這個穴位。
此穴位於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按壓時,每次按壓5~10秒,連續按壓7~8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醒腦、放鬆神經的作用。
圖:神庭穴
若是配合按摩印堂穴效果則更好。按摩時,用兩手的食指或者中指的指腹交替從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並在神庭穴和印堂穴加重力度點按,可以寧神定誌,治療失眠心悸,緩解身心疲勞。
你還要這樣做——
緩解大腦疲勞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不僅能消除大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對保護腦組織細胞亦有裨益。每天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午飯後應午睡半小時,晚上不要熬夜。
2.營養合理。平時要多吃含卵磷脂較多的食物,如蛋黃、動物內髒、魚蝦、豆製品、水果等;少吃高脂肪類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3.適度運動。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能增加大腦的供氧量,改善腦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提高大腦皮層中樞的興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