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要這樣做——
治療男性脫發的食療方:
1.取500克黑豆洗淨,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熟後取出黑豆,撒細鹽少許,貯於瓷瓶內。每次6克,每天2次,飯後食用,溫開水送下。此方具有生發護發之功效。
2.將適量的黑芝麻洗淨曬幹,文火炒熟後碾碎成粉,加入少許的白糖,早晚用溫水調服2~3湯匙。
3.將適量的紅棗、核桃仁、桑椹子、黑大豆、粳米,同煮粥食,每天1劑,可連續食用。適用於腎虧血虛所致的斑禿。
?要預防心絞痛,請多按壓至陽穴
【位置及取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及主治】:利膽退黃,寬胸利膈。主治胃痙攣,心絞痛,膽囊炎,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等。
中老年人一旦發生心絞痛,醫生最先想到的就是冠心病。因為我們前麵說過,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個主要發病信號。
心絞痛發生時,常在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呈壓榨樣或緊束、壓迫感,很少為刺痛或隱痛。疼痛常向左肩與左上肢放射,持續數秒或1~5分鍾。一般來說,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過於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都是此病的常見誘因。
中醫認為,按摩督脈上的至陽穴可預防心絞痛。平時感到心慌、胸悶、心跳時快時慢,尤其是心裏有事的時候,這種現象更是嚴重。這時候就可以通過按摩至陽穴來調整。
至陽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對一些體形較胖觸摸有一定困難者,可采取先摸到兩側肩胛骨的下角,然後將其兩點連成一線,取中點與脊椎的交點,也為至陽穴。
為了預防或緩解心絞痛,按壓至陽穴時可取一個五分硬幣,將硬幣邊緣放於至陽穴上,然後適當用力按壓。以出現酸脹感為度,不可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皮膚。按壓時間稍長一點,一般按壓4分鍾即可。在按壓30秒左右,心絞痛即可緩解,按壓一次維持有效時間25分鍾。每日按壓3~4次。
圖:至陽穴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可將手彎到後背,用食指和中指合力使用,力度可以加強一點,給至陽穴多加一點動力,效果也不錯。當然,感覺問題嚴重者還應及時就醫。
你還要這樣做——
心絞痛患者日常保健及注意事項:
1.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糖、咖啡及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應多吃豆類、魚類、海鮮等,切忌暴飲暴食。
2.禁止吸煙。吸煙可直接誘發心絞痛,使死於心髒病的危險性增加70%。
3.合理休息。病人平時可正常工作,但應避免過度勞累。走路、上樓梯、騎車宜慢,否則會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增高,誘發心絞痛。
4.保持心情愉快。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可誘發心絞痛,應忌暴怒、驚恐、過度思慮以及過喜。
?按摩身柱穴治療小兒夜啼
【位置及取穴】: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功效及主治】:宣肺清熱,寧神鎮咳。主治小兒夜啼,抽風,夜尿症,肩膀僵硬等。
照料孩子最頭痛的事就是孩子晚上不停地哭。很多孩子白天能安靜入睡,到了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甚則通宵達旦,這種情況就是人們常說的“夜啼”。
導致小孩夜蹄的原因很多,有因髒熱心煩或脾寒腹痛引起;也有因受驚恐和生活習慣改變所致;亦有因為尿布濕潤、饑餓或包蓋過嚴引起。臨床所見以驚恐為多。如不及時治療,時間久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
中醫認為,患兒如果麵赤唇紅,小便短赤,仰身啼哭者屬髒熱心煩證;麵白手冷,四肢踡屈,曲腰夜啼者屬脾寒腹痛證;麵紅兼青,睡中驚恐,夢寢驚啼者屬受驚嚇恐證。
當孩子夜晚啼哭時,家長可輕輕按摩孩子背部的身柱穴(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按摩時最好配合命門穴,這樣效果更好。孩子的穴位不是很好找,所以我們找到大致的目標,在其周圍大範圍地輕輕按摩即可。
圖:身柱穴
對身柱穴和命門穴按摩的時候,母親可把孩子托在膝上,或是抱著、躺在身旁,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或是拳手放在穴位上,緩慢地、輕輕地按摩。也可在孩子睡前將米粒或仁丹用膠布貼在穴位上。但是,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如果發現貼膠布後孩子的皮膚有發紅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去除。
你還要這樣做——
孩子夜哭時的預防和護理:
1.平時不要驚嚇孩子,以免使孩子因精神緊張而夜啼。
2.夜晚盡量要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孩子的休息。如果孩子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就不可避免地會睡覺,像成年人一樣把生物鍾睡亂。
3.將陳茶葉放口內嚼爛,捏成小圓餅,敷在孩子的肚臍上,外用棉花蓋上,再用紗布包紮好,10多分鍾後,小兒夜啼就會有所緩解。
4.睡前給孩子洗溫水澡;讓孩子躺下時,要注視孩子的眼睛,要對孩子慈祥的微笑,讓孩子的精神平靜安穩,有時孩子就不會哭了。
5.有的孩子白天運動不足,夜間不肯入睡,哭鬧不止。因此,要讓孩子白天適當增加活動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靜入睡。但是要注意,運動過度也會讓孩子夜哭,因此要把握好運動的度。
?按摩大椎穴防治脂肪肝
【位置及取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功效及主治】:清熱解表,截虐止癇。主治頸肩部肌肉痙攣,頸椎病,落枕,感冒,脂肪肝等。
脂肪肝可以說是一種常見的彌漫性肝病,它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肝髒脂肪蓄積過多的一種病理狀態。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有可能發生脂肪性肝炎,並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