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治理天下:休養生息與亂世重典 死後當知萬事空
翻開朱元璋的生活履曆,如同翻看著一頁頁的死亡清單。上麵充滿了血腥爭鬥,刀光劍影。在這部履曆的最後一頁,赫然躺著這樣一張清單:
死者:朱元璋
年齡:71歲
身份:大明朝開國皇帝
死亡時間:1398年
死亡原因:病逝
死亡地點:北京
隨著這張清單,朱元璋晚年的光景漸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四月二十五,年僅三十九歲的太子朱標死了。皇位繼承人的死,對朱元璋的打擊太大。他在皇宮東角門召見群臣時說:“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死,命也!”不禁大哭,這時他已經六十五歲了。
朱元璋誅殺權臣,本來想要為子孫鏟除後患,但是他沒想到太子朱標會死在自己的前麵。他把一切都設計得很美妙,但是惟一沒設計到或者說他控製不了的因素就是,朱標早逝,死在了他的前麵。白發人送黑發人,朱元璋突然發現自己已不再年輕。
按嫡長子繼承製,皇位隻能由皇太子的長子接任,而朱標的長子早已夭折,這時排行老大的朱允紋才十五歲,更令人不放心。朱元璋在位,尚且感到如狼似虎的悍將難於駕馭,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將來怎麼能保證坐穩皇位?
沒有辦法,朱元璋隻有拖著老邁的身體,繼續管理著這個龐大的帝國。
更重要的是,他要送朱允紋最後一程。為了孫兒的皇位多一層保障,他必須把更多的人送上斷頭台。——這也是他晚年嗜殺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淑妃是太子朱標的親生母親,她為人明敏,事上有禮,是朱元璋的“賢內助”。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讓她代攝六宮事,實際上具有皇後的地位。
然而,朱元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擔心曆史上母後臨朝的事重演,就想學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故事。於是,他將李淑妃的哥哥召來,叫兄妹相見,說:“你跟隨我幾十年,朝夕在我左右,盡心盡力,所以我才叫你們兄妹相見,盡盡骨肉之情吧。”
李淑妃立即明白丈夫的意思是賜自己死,於是上吊自殺。
朱元璋撫屍而哭,對李淑妃的哥哥說:“我不是不知道你妹妹賢慧,隻是人心難測,擔心我去後她會重演武則天之禍,隻得壓抑我自己的感情這樣做。”
歲月無情,朱元璋一天比一天蒼老,他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縱橫千裏的年青人,長期的戰爭經曆和繁重的公務壓彎了他的身軀,消磨了他的銳誌。
大明帝國在他的努力下,已經恢複了生機和活力,人民安居樂業,商業活動也有相當的發展,朝鮮歸順了大明,北元已經被打成了遊擊隊。在朱元璋他看來,後世子孫隻要有著基本的行為能力,就能根據他的政策治理大明,並保萬世平安。
一切都安排好了,朱元璋也可以放心的走了。
此時的他才真正感覺到一種解脫,他打了一輩子仗,忙了一輩子公務,也殺了一輩子的人。不但幹了自己的工作,連兒子孫子的那份他也代勞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晚年生活頗不寂寞,朝廷之事,隻要不是太重要的,他都放手讓孫子朱允炆去處理,而自己則待在後宮想享一下晚年的清福。年近70的他寶刀未老,居然寵幸上了一個宮女小張氏,而且還有了一個女兒,這就是朱元璋眾多子女中最小的一個——寶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