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6.抓大放小,難得糊塗(1 / 2)

第五部分 6.抓大放小,難得糊塗

對待事物,不能光看表麵現象,更不能為現象所困,因此也就不能完全相信我們的眼睛。觀察一件事物,要有不被表麵現象所迷惑的本領,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是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從不同的想法中得出正確的答案。

6.1別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

在美國東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學府,它的名字幾乎為全世界的知識分子所知曉,它的入學成績需要平均90分以上,它的學費昂貴,它的學生常穿著印有校名的T恤在街上走……

但是,這個學校卻被一些問題嚴重地困擾。因為它緊鄰一個治安極差的貧民區,學校的玻璃經常被頑童打破,學生的車子總是失竊,學生在晚上被搶已不是新聞,女學生甚至遭到強暴。

“我們這麼偉大的學校,怎能有如此糟糕的鄰居!”董事會議憤怒地一致通過,“把那些不文明的鄰居趕走!”方法很簡單——以學校雄厚的財力把貧民區的土地和房屋全部買下,改為校園。

於是校園變大了,但是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因為那些貧民雖然搬走了,卻隻是向外移,隔著青青的草地,學校又與新貧民區相接,加上校園擴大難以管理,治安就更難了。

董事會沒辦法,請來當地的警察共謀對策。

“當你們與鄰居相處不好時,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鄰人趕走,更不是將自己封閉,而是應該試著去了解、溝通,進而影響、教育他們。”警官說。

董事們相顧半晌,啞然失笑,他們發現身為世界最著名學府的董事,竟然忘記了教育的功能。

他們設立了平民補習班,派研究生去貧民區調查探訪,捐贈教育器材給鄰近的中小學,同時輔導平民就業的技能,還開辟部分校園為運動場,供青少年們使用。

沒過幾年,這所學校的環境治安已經大大地改觀,而那些臨近的貧民區,也很快進入了小康生活。

這件事情說明,隻有適應環境,因勢利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變環境。如果與環境對著幹,隻能是事與願違。人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身處一個不好的環境,你的力量不可能改變這個環境,那就隻能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調整自己的觀念,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棄,在適應過程中利用自己所長,你就會發現或者找到改變環境的方法和途徑,那時候,你就會走向成功。

6.2不能完全相信眼睛

對待事物,不能光看表麵現象,更不能為現象所困,也就不能完全相信我們的眼睛。

幾個剛從中國來的留學生,走在柏林的大街上,忽然看到商店的櫥窗裏有一個很大的麵包。

幾個學生商量了一下,決定買下它,作為今天的晚餐:“您好,我們要買下那個大的麵包。”

“您好,請問是哪個?”

“外麵櫥窗裏的那個。”

“哦,對不起,那個不能賣給你們。”

“為什麼?”

學生心想,難道不賣給中國人?他們早就聽說,華人會受到歧視的。

“因為那是昨天的麵包。”

“……”

“如果你們真的需要,我可以送給你們。”

“……”

觀察一件事物,不要被表麵現象所迷惑,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是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從不同的想法中得出正確的答案。

6.3換個角度看問題

對待事物,我們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樣以偏概全。不要站著不動,我們需要換個角度。

兩位武士偶然在樹林裏相遇了,他們同時看見樹上的一麵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