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5.尊重感情,尊重愛
東施長得很醜,免不了羨慕西施,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成為千古笑話。可是重點並不在東施的醜,而在於無人欣賞東施,以及東施對自己的缺乏信心。美有標準嗎?有。無論是誰,心中對美都有標準,但是他們各不相同,這恰應了那句“情人眼裏出西施”的說法。有了愛,美的標準也就不盡相同了。
5.1美的標準
人類天生愛美,特別是要靠一張麵孔吃飯的藝人,花大量的時間精力養顏護膚,原也無可厚非,隻是效果能維持多久呢?
美的標準是什麼呢?有人喜歡楊玉環,有人偏愛趙飛燕,見仁見智,欣賞的角度不同罷了!
中國有句成語,專門譏笑人矯揉造作,模仿他人,就是“東施效顰”。東施長得很醜,免不了羨慕西施,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成為千古笑話。
可是重點並不在東施的醜,而在於無人欣賞東施,以及東施對自己的缺乏信心。
作家無名氏的一篇文章,提到他寄居杭州時,認識畫家趙無極的妹妹,當時她正在杭州養病。兩人一見鍾情,陷入熱戀中,每日卿卿我我,難分難舍。
趙小姐患有肺疾,一張臉像蠟一樣蒼黃,可是看在無名氏眼裏,怎麼看都覺得那膚色黃得真是美麗,再也無人能比。以至於有很長一段時間,他老覺得別人的臉色都不正常。
美有標準嗎?當然有。無論是誰,心中對美都有標準,隻是標準各不相同罷了,這恰應了那句“情人眼裏出西施”的說法。有了愛,美的標準也就不盡相同了。
5.2愛個透
愛,是一個充滿陽光的字,當人們愛著和被愛著的時候,就像沐浴在溫暖的陽光裏,但不能迷茫,不能懵懂。愛,就愛個透。
佛招弟子,應試者有三人:一個太監,一個嫖客,一個瘋子。
佛首先考問太監:“諸色皆空,你知道麼?”
太監跪答:“知道。學生從不近女色。”
佛一擺手:“不近諸色,怎知色空了?”
佛又考問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麼?”
嫖客笑答:“知道。學生享盡天下女色,可對哪個都不迷戀。”
佛一皺眉:“沒有迷戀,哪來覺悟?”
最後輪到瘋子了。佛微睜慧眼,並不發問,隻是慈祥地看著他。
瘋子捶胸頓足,淒聲哭喊:“我愛!我愛!”佛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
佛收留了瘋子做弟子,開啟他的佛性,終成正果。
人活著,若想悟透一件事情,必先了解它,然後迷戀它,苦心鑽研它,才能得其真性。執迷不悟也許正是大徹大悟的前提條件,知之深,才能愛之切。
5.3最滿意的友情
當一個人充滿友愛地去做一件事時,不但會做好,更會做得愉快。
音樂大師舒伯特年輕時極其窮困,可是對於音樂他卻孜孜以求。為了去聽貝多芬的交響樂,竟然賣掉了大衣和上衣,他的狂熱感動了所有的朋友。
一次,油畫家馬勒去看他,見他正在為買不起作曲的樂譜紙而一臉愁容,便不聲不響地坐下,從包裏拿出剛買的畫紙細心地為他畫了一天樂譜線。
當馬勒成為著名畫家的時候,他的弟子問他:“您一生對自己的哪幅畫最滿意呢?”
馬勒不假思索地答道:
“為舒伯特畫的樂譜線。”
飽蘸友情的筆會寫出最真誠的文字,飽蘸愛的畫筆會描繪出最絢爛的色彩,充滿陽光的心靈才會擁有七彩的生活。
5.4被出賣的純淨
有人出賣青春,有人出賣愛情,有人出賣良知,當純淨遇到出賣時會怎樣呢——純淨不再純淨。
有個人很想致富,見人家賣礦泉水賣得好,就出發到處去找水。乘火車乘到鐵路盡頭,換乘汽車乘到公路盡頭,再沿小路走了七八公裏,他終於找到了好水。取樣化驗,這種水不僅富含幾十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還沒受過任何汙染,純淨極了。
專家說:用它做成的礦泉水,品質絕對一流。他欣喜若狂,立即貸款、修路、投資辦廠。
第一批產品出來了,他信心十足地投放市場,一檢查,卻是細菌超標。檢查了全部生產環節找不出原因,再回頭化驗當時找到的水,毛病正出於此,水已被嚴重汙染。急問可有辦法,專家說:隻有一個,從現在起完全停用,細加保養,5年後有望重新啟用,投入生產,但想要它恢複到從前的純淨,恐怕是不可能了。他頓覺五雷轟頂,知道禍首正是自己,是自己派去修路蓋房的人汙染了它。
純淨可以被讚美、被欣賞,甚至可以被享用,但純淨是無法出賣的,一旦出買了純淨,純淨就再也不能純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