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張郃命人切斷水源,掐斷糧道,開始放火燒山。可憐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打亂,還沒用打就已經潰不成軍了。一些殘兵敗將四處逃散,張郃乘勝追擊,蜀軍大敗,街亭失守,兵力損失大半。
王平帶領一千人馬,穩守營盤。他得知馬謖失敗,就叫兵士拚命打鼓,裝出進攻的樣子。張郃懷疑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他們,王平整理好隊伍,不慌不忙地向後撤退,不但一千人馬一個也沒損失,還收容了不少馬謖手下的散兵。
由於馬謖的剛愎自用,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諸葛亮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把人馬全部撤退到了漢中。
回到漢中之後,諸葛亮總結了這次戰役失利的教訓,痛心疾首地說:“是我疏忽了,以為馬謖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用在實戰中,但是沒有,唉,用馬謖用錯了。”
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立刻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的晚上,馬謖給諸葛亮寫了封信:“丞相對我像是自己的孩子,我一直對丞相也如父親般敬重。這次是我太過自信,沒有聽從丞相的話,違反了作戰部署,導致兵敗,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是我罪有應得。這一生能夠得到丞相的垂青,我死而無憾。隻是懇請丞相以後能夠幫我照顧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
諸葛亮看完,淚流滿麵,卻沒有辦法,軍令狀是出兵前馬謖自己立下的,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誰也收不回來。如果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將會失去眾人之心,以後說話就沒有分量了。但是要斬掉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還是很心疼的。左思右想,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他強忍悲痛,發下了命令,又當著眾軍的麵,把馬謖的兒子收為義子,讓馬謖放心。
馬謖被推出去斬了,諸葛亮拭幹眼淚,馬上宣布: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提升為討寇將軍。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件事情之後,軍隊上上下下無不為之動容,軍紀也比過去更加嚴明了。諸葛亮對將士們說:“這次出兵失敗,固然是因為馬謖違反軍令。可是我用人不當,也應該負責。”於是他上了一份奏章給劉禪,請求把官職降低三級。
由於諸葛亮賞罰分明,以身作則,蜀軍將士都很感動,大家把這次失敗當作教訓,士氣更加旺盛了。
這年冬天,諸葛亮又帶兵殺出散關,包圍了陳倉,殺了一個魏將;第二年春天,又出兵收複武都、陰平兩個郡。後主劉禪認為諸葛亮立了大功,下了一道詔書,恢複諸葛亮的丞相職位。
★ 心星點燈
1.賞罰分明,以身作則
諸葛亮是個善待人才的人,在他任蜀相時,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不講門第、資曆,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為了廣攬俊才,諸葛亮曾在成都南郊築招賢台,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後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
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後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世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無結黨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團結了絕大多數人。以至於在當時有這樣一句話:“凡是做過好事的,就算你和諸葛亮不認識,諸葛亮知道也一定會獎賞你;凡事做過壞事的,就算你和諸葛亮是親屬,諸葛亮也會懲罰你”。諸葛亮就是這樣嚴明執法,賞罰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