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揮淚斬馬謖
推薦理由
“揮淚斬馬謖”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發賺曹休。
“揮淚斬馬謖”主要講述了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的話,堅持在山頂下紮寨,導致蜀軍慘敗,街亭失守,最後諸葛亮不得不忍痛割愛,揮淚斬了馬謖的故事。
★ 心靈之旅
在公元228年的時候,各地紛爭不斷,蜀軍的勢力漸強,諸葛亮為了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戰爭。他讓趙雲、鄧其占據了箕穀這個地方,自己率領了10萬大軍,去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因為在軍事的討論研究中,馬謖和諸葛亮的很多意見一致,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和諸葛亮很對眼,因此,諸葛亮比較欣賞馬謖,把他當成自己的得力幹將,想重用他,便任命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
當然,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的,平時呢,也很喜歡跟諸位將軍大臣們談論軍事。每當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 他就會談個沒完沒了,瞎貓碰個死耗子,偶爾他也出能想出過一些好主意。諸葛亮這個人很實在,認定他是個人才,對他真是厚愛有加。雖然諸葛亮這樣待見馬謖,但是劉備卻不買他的賬,劉備在世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正眼看過他,他認為這個人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看不出什麼才華來,要說有本事,也就是比別的人會吹牛,耍嘴皮子而已。劉備始終認為這樣的人不靠譜,他甚至曾經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遺憾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把劉備的告戒放在心上。現在看來謹慎小心的諸葛亮有時候其實也是個馬大哈。
要說諸葛亮完全放心馬謖也不對,他也擔心馬謖會疏忽大意,紙上談兵,耽誤大事,因此,在臨行前,諸葛亮千叮嚀萬囑咐的對他說:“街亭雖然很小,但是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部位。如果能守住,進駐漢中將會順利很多,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然會失敗。”叮囑晚了,諸葛亮再三告誡他說要在靠近山水的地方安營紮寨,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馬謖除了自以為是之外毛病還不少,他還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為了坐上主將這個位置,他對諸葛亮的話頻頻點頭,沒有一絲遲疑,顯得自信十足,倍有把握。看著躊躇滿誌信心十足的馬謖諸葛亮很是放心,以為憑馬謖談到的那些軍事知識,憑他的那份高度的自信,他守住街亭一定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想不到的是,自負的馬謖到達街亭後,馬上把諸葛亮的話拋到了九霄雲外,並沒有按照原先諸葛亮的指令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張地想要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軍事將領們開會的時候,他說出了他的意見,當時,馬謖的副將王平強烈反對,他說:“這是絕對不行的,街亭山上一沒有水源,二沒有糧道,如果萬一被魏軍圍困在山上,水源和糧道都會被切斷,一但放火燒山,我們連跑都跑不了,軍心必然大亂,我們會不戰自敗的。你還是好好考慮一下,來之前丞相也叮囑過,我看還是聽從丞相的意見,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駐紮吧。”
馬謖不但不聽王平的勸阻,反而很傲慢地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通曉兵法,人人都知道,連丞相有時都有不清楚的地方請教我,你王平算什麼,從小就隻知道打仗,大字不識幾個,又沒看過兵書,怎麼能知道兵法呢?”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看你不明白了吧,居高臨下才能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的常識,我將兵布在山上,戰士們就可以義無反顧的衝下去戰敵,這正是製勝的秘訣。你看我到時候怎麼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吧!”
王平反複強調馬謖改變駐軍地點的危險性,馬謖卻不為所動,他見王平不服,非常生氣的說:“丞相讓我當主將,部隊指揮也是我負責,你想喧賓奪主麼?一個小小的副將,就想左右我?你放心吧,假如真的失敗了,我自己向丞相請罪,降我的職,砍我的頭,絕對不會牽連到你的。”王平連忙說,“不是這個意思,我是為了你,為了丞相,也為了咱們的蜀國負責,才會這樣懇請你,我知道自己隻是副將,但畢竟我征戰過很多地方,丞相的話絕對有道理,你還是聽了吧。打勝了仗我也不會和你爭功的!”但是馬謖還是不聽,堅持把大軍駐紮到街亭山上。王平一再勸說馬謖都沒有用,隻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紮。
魏國的皇帝魏明帝曹睿聽說蜀將馬謖占領了街亭,心裏很是惶恐,立即選派了驍勇善戰的張郃領兵抗擊,張郃曾經多次迎戰蜀軍,對於他們的作戰也比較了解。張郃進軍街亭的時候,還是很忐忑的,因為聽說是諸葛亮很欣賞的主將帶兵,生怕會吃了虧,但是偵察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而是駐紮到了山上,暗暗高興,心想這下你可慘了,隻要切斷了水源和糧道,打掉這個小部隊,不過是囊中取物罷了。於是立即派軍在山下築好營壘,把街亭山圍了起來,馬謖幾次命令兵士衝下山去,但是由於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的亂箭射死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