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空城計
推薦理由
“空城計”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空城計”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三國時期,諸葛亮駐守西城,聞聽司馬懿乘勝攻取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而使得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到他探明虛實後,已經耽誤了最好的戰機,隻得退兵了。
★ 心靈之旅
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和司馬懿大戰街亭,諸葛亮錯誤的把堅守街亭的任務交給了馬謖,但是馬謖自以為熟讀兵書,恃才放曠不按諸葛亮的布置行事,又拒絕王平的正確意見,結果被魏將張郃打敗,街亭失守。司馬懿乘勝追擊,率大軍十五萬,隨後就浩浩蕩蕩的直逼西城。
諸葛亮得到消息,上了城樓一望,果然,遠遠看去,東北角上就像起了風暴一樣,塵土飛揚,魏兵正向西城洶湧而來。
由於時局所迫,這個時候諸葛亮的身邊並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而且他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兩千多名的士兵在城裏駐守,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麵對這一嚴竣的局勢,諸葛亮冷靜地分析了雙方的形勢,他覺得如果硬拚的話,蜀軍肯定會寡不敵眾,全軍覆滅;但是這個時候逃跑也來不及了,不僅會損失兵力,弄不好連城裏的百姓都得跟著遭殃。當務之急,是想一個萬全之策,出其不意的冒險鬥智,才有可能挽回敗局。於是他定了定神,裝作信心百倍的樣子,對眾人說:“大家都不要驚慌,放心吧,我能有辦法讓他們進不了城。”
隨後,諸葛亮立刻傳令:把城頭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軍中不準敲鼓,士兵們不準出來張望,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們把四個城門都打開,每個城門上派二十幾名老弱殘兵扮成百姓的模樣,灑水掃街。如果魏兵過來,誰都不準驚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遵守這個命令的一律處死。諸葛亮自己則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清秀的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點起香,彈起琴來。
魏軍的先頭部隊到了城下,瞧見城門大開,反倒嚇了一跳,不敢輕易入城了,他們急忙返回去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在六十裏地外就得到了探子的報告,說諸葛亮留在城裏,兵馬少,力量薄弱,這會兒怎麼不閉門守城,反倒大開城門了呢?他聽了,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自己一馬當先到了城下。
司馬懿在離城不遠的地方勒住馬,上下左右細細地端詳了一番,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的焚香彈琴。左麵有個書童,手捧著寶劍;右麵也有個書童,手裏拿著拂塵。城門裏外,三三兩兩的百姓模樣的老弱殘兵安安靜靜地在那兒又是灑水,又是掃地。司馬懿心下犯了嘀咕。,又看了一會,他突然就好像給馬蜂螫了一下似地回頭就跑,一口氣跑到中軍,喘著氣下令:“抓緊時間,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望北山路火速退兵!”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說:“父親怎麼讓退兵呢?會不會是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兵,所以故意弄出假象,做緩兵之計的呀?”部將們也都問為什麼,司馬懿說:“我太了解諸葛這個人了,他一生謹慎,從不做冒險的事。聽說他不肯讓魏延抄出子午穀,直接襲擊長安。這明明是個好主意,就因為他小心謹慎,不肯輕易冒險,即使是好主意,他也不用。這次我們帶領著一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過來,他怎麼會不知道?現在四城門大開,讓一些老弱殘兵在外麵打掃街道,這明明是誆我們進去。他不安下埋伏才怪呢! 咱們可別上他的當,我們要進去,正好中了他的詭計。我想著不但城裏,恐怕這一帶地區也會布置了伏兵,咱們現在火速退兵,我還怕晚了一步呐!”說了這話,他就帶著部隊繞遠往北山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