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七擒孟獲
推薦理由
“七擒孟獲”選自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九十回:驅巨善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主要講述了諸葛亮受劉備托孤遺詔,點兵南征的時候,遇到孟獲,因其被捉後不服,七擒七縱,以致孟獲終於俯首的故事。諸葛亮的寬容與尊重打動了孟獲,最終使孟獲俯首稱臣。
★ 心靈之旅
東漢末年的時候,魏、蜀、吳三足鼎立,天下三分。後來蜀漢先主劉備病勢越來越重,於是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扶助劉禪即了帝位,曆史上稱為蜀漢後主。
後主劉禪即位以後,朝廷上事無巨細,都由諸葛亮來決定。諸葛亮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不料南中地區的幾個郡的太守卻因為劉備的去世,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闓,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麵投靠東吳,一麵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很多郡主都響應起來。這樣一來,蜀漢差不多丟了一半土地,諸葛亮開始寢食難安了。諸葛亮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
諸葛亮隻得一麵派人和東吳重歸於好,穩住這一頭;一麵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兩年之後,局麵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公元225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馬良的弟弟馬謖送諸葛亮出城,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相處也有不短的時間了,此去南中,你有什麼見解和主意告訴我嗎?”馬謖說:“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不服管了。即使把他們征服了,以後還是要鬧事。我聽說用兵的辦法,主要在於攻心,攻城是次要的。這次南征,丞相一定要叫他們心服,這樣才能一勞永逸。”馬謖的話,正好和諸葛亮想到了一塊兒,諸葛亮不禁連連點頭說:“謝謝你,我也是這樣想的。”
諸葛亮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很快,四個郡的叛亂就被平定了。但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闓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諸葛亮一打聽,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南中地區各族群眾中很有威望。
這個時侯,諸葛亮想起馬謖臨別的話,決心把孟獲的力量爭取過來。他下了命令,對於孟獲,隻許活捉,不能傷害他。按諸葛亮的部署,蜀軍和孟獲軍隊交鋒的時候,故意敗退下來。孟獲仗著他人多,一股勁兒追了過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處逃散,孟獲也就被活捉了。孟獲被押到大營的時候,心想這回一定沒有活路了。沒想到進了大營,諸葛亮立刻叫人給他鬆了綁,好言好語勸說他歸降,還給他和將士們吃的。但是孟獲不服氣,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能叫人心服?”
諸葛亮帶領他一起騎著馬在大營外兜了一圈,看看蜀軍的營壘和陣容。問孟獲感覺如何,孟獲傲慢地說:“以前我沒弄清楚你們的虛實,所以敗了。今天承蒙您給我看了你們的陣勢,也不過如此,我覺得打贏你們並不困難。”於是諸葛亮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
放走孟獲後,他找來孟獲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諸葛亮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裏一直憤憤不平,終於有一天,他設計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然後捆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漢營的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身負重任,這麼輕易地放走敵人太過兒戲,諸葛亮告訴他們:以力服人將來必有後患,隻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讓人心服。
當孟獲再次被放之後,他的弟弟孟優給他出謀劃策。在半夜的時候,孟優帶人到漢營詐降,卻被諸葛亮一眼識破,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那些人喝得酩酊大醉,在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的時候,非但幫不上忙,反而拖了後腿,結果孟獲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仍不甘心,諸葛亮便第三次放虎歸山。
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諸葛亮知道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走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有一員大將楊峰,因跟隨孟獲多次被擒又被放,心裏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