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在銀坑洞召集了千餘人,又請來了能驅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不料諸葛亮用早已準備好的木製巨獸把木鹿大王驅來的猛獸全部嚇退,銀坑洞被順利拿下了。第二天,諸葛亮正要分兵緝擒孟獲的時候,突然聽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寨中投降,諸葛亮一下就看出詐降,下令搜出了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又不服了,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於是又放了他。
後來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的藤甲軍,決定背水一戰。身上穿著藤條做成的盔甲,不怕刀砍,不怕水淹,蜀國軍隊很難打過他們。諸葛亮觀察地形後,讓魏延詐敗,把孟獲魏延把孟獲引到了一個山穀裏,用油車火藥燒死了無數蠻兵,孟獲趕緊逃走,可是剛逃出山穀就被抓了起來。
孟獲第七次被擒,終於被感動了,他流著眼淚說:“你抓了我七次,又放我七次,我還有什麼臉麵再跟你打。我心服口服了,我們南方的部落永遠不和蜀國作對了。”
孟獲回去以後,還說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就這樣,蜀國的南方從此安定了。諸葛亮穩下心來,一麵積蓄財富,一麵訓練人馬,一心一意準備大舉北伐。
★ 心星點燈
1.給人留麵子
中國有句老話說:“人要臉,樹要皮,”這裏的“臉”就是我們常說的麵子,中國人曆來很看重麵子,“麵子”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流逝已經潛移默化在中國人的行為習慣中,具備著強大的、持久的延續性和影響力;即使在今天的中國,麵子文化依然是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有的人為了麵子可以連命都不要,譬如楚霸王項羽,兵敗於劉邦後,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寧肯自刎也不過烏江,像項羽這樣看重麵子的人,在中國非常多。麵子這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某些情境下卻是一張王牌,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領導,還是下屬,都需要學會照顧對方的麵子。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孟獲七次成為諸葛亮的手下敗將,作為階下囚丟盡了臉麵,本來,可殺可剮,全憑他發落,但是諸葛亮非但沒有殺他,羞辱他,反而以貴賓的禮遇對待他,這給了他很大的麵子。諸葛亮的這個麵子賞得恰到好處,如果他沒有博大胸懷,用計的上風,軍事的強勢,七擒七縱便無從談起。
在現代社會中,諸葛亮的這個辦法也可以用在工作中。對那些頑固的對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強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樣的話即使能製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俗話說,“軟繩子捆得住硬柴禾”,采取陰柔的手段是對付強硬分子的上上之策,不妨學學諸葛亮,慢慢地製服對手,讓他心服口服,自願與你為和。
照顧別人的感受,保留別人的顏麵,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對方會心存感激,因而想方設法報答你,有些時候,給別人留麵子,比給他金銀珠寶更有用。
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有一次,楚莊王戰勝鄰國後大宴群臣,席間叫妃子們代他向大臣們敬酒。其中有一將軍酒後失態,趁年輕貌美的寵妃敬酒之機調戲她,恰巧一陣大風吹熄了所有的燈,黑暗中寵妃機智地摘下了那人頭盔上的紅纓以為憑證,哭著請求大王處理非禮者,並交上紅纓為據。但是楚莊王並沒有追究,而是讓所有的將軍都摘下帽上的紅纓,並讓太監收起來。燈再次亮起的時候,就分辨不出調戲者是誰了。而那位將軍明白,楚莊王之所以這麼做,是免得他當眾出醜。
後來,在一次戰鬥中,楚軍被許多的敵兵圍困,陷於欲進不能、欲退無路的境地,楚莊王大急,就在此時,旁邊有一員大將殺出,威猛無比,奮不顧身,殺得周圍的敵兵四處潰散,最終挽救了這場戰鬥。這員猛將,正是那天那位被寬容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