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火燒連營(1 / 2)

二十二、火燒連營

推薦理由

“火燒連營”選自《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裏,孔明巧布八陣圖。

“火燒連營”主要講述了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軍攻打吳國時的一個故事,當時正是酷夏,陸遜堅守不戰,劉備的隊伍士氣低落,酷熱難耐,於是他們就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躲避暑熱。吳國大將陸遜發現蜀軍營寨附近都是易燃之物,便設計火攻,結果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了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至此之後,劉備再也翻不了身,最後隻得在白帝城抑鬱而終了。

★ 心靈之旅

公元221年的時候,因為孫權殺了關羽,又搶回了荊州,劉備和張飛心裏都十分不滿。張飛命令範疆、張達3天之內作好白旗白甲,全軍將士帶孝出征,誤了期限就處置他們。範疆、張達看不能完成任務,就殺死了張飛,投奔孫權去了。劉備聽說張飛被害,大哭一場,對孫權更是恨之入骨,他不聽諸葛亮和文武百官的勸告,帶領七十萬軍隊親自東征孫權。

剛一開始的時候,蜀國的軍隊勢如破竹,直達彝陵等地區,深入吳境600 裏,很快就進入了吳國的髒腑。孫權聽說劉備大軍殺來,十分害怕,就寫信請魏國幫忙。這時的魏國,是曹丕當權,他正希望兩家相爭,自己從中得利呢,所以,一個救兵也不肯派。

孫權隻好自己對付劉備,但這個時候,他引以為豪的呂蒙已經病死。他先派年輕的孫桓、後派年老的甘寧等將領阻擋劉備,都被劉備打敗。孫權急得沒有辦法,為了保住吳國,他把殺害張飛的凶手範疆、張達送給劉備,還願讓出荊州求和。

這個時侯劉備已經殺紅了眼,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一定要消滅孫權。孫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將闞澤向孫權推薦陸遜。張昭、顧雍等人見陸遜隻是一名白麵小書生就堅決反對,闞澤以全家性命作保,再薦陸遜,孫權才下定了決心。

陸遜說:“我是文官,又這麼年輕,恐怕有些人會不服。”於是孫權把自己的寶劍交給陸遜,允許他先斬後奏。果然不出他所料,一些將領很不服氣。他領兵到前線的時候,老將周泰、韓當請陸遜發兵救孫桓,陸遜說∶“等我破蜀後,孫桓的困難自然就解決了。”並下令各將隻能堅守,不得迎戰。眾人情願決一死戰,不願死守,陸遜拿出孫權給的寶劍,厲聲說∶“誰敢不聽,定斬不饒!”

劉備聽說孫權讓小將陸遜做大都督,很不把他放在心上,滿不在乎的說:“吳國真的沒有人才了,居然派個孩子來打仗。我指揮打仗有年頭了,還打不過一個小孩子嗎?”他派人天天跑到營前挑釁,對東吳的軍隊破口大罵。部將譏笑他怯懦,堅決請戰,非要出營跟蜀軍殺個痛快不可,陸遜疾言厲色予以阻止,下死命令不許任何人出營。陸遜雖然很年輕,但是十分聰明,善於帶兵,他打定主意,一定要等蜀兵十分疲勞、麻痹大意的時候再出兵。

就這樣,兩軍對峙,從春到夏,蜀軍天天叫罵,吳軍堅守不戰,加上夏日炎炎,蜀軍士兵又熱又渴,情緒急躁。這些士兵們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氣,叫苦連天,於是劉備傳令讓水軍離船上岸,和陸軍一起,靠著溪溝山澗、樹林茂密的地方,縱橫700 餘裏,紮下了互相連接的四十多座軍營,以便躲避暑熱,休整軍隊。

部將馬良對劉備把兵移到樹林中很不放心,便對劉備說∶“這樣安營,是不是要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見?”劉備說∶“我也懂兵法,何必什麼事情都去問他?”馬良左思右想,還是跑去問諸葛亮了。留守在後方的諸葛亮聽說劉備在江邊布置了四十多座軍營後,心想,大事不好,於是便趕緊派人告訴劉備把軍隊轉移到別處,同時,又派趙雲前去救援。誰知劉備根本沒有把諸葛亮的忠告放在心上,仍然讓軍隊在江邊紮營。

陸遜看到他們的戰線拉得那麼長,而且兵力分散,土氣低落,認為進行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必中大喜,他心想,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劉備果然經不起曠日持久的對峙,士氣漸漸低落了。他讓軍隊鋪開駐紮於地形複雜、草木叢生的地方是兵法的大忌,我可以乘虛襲擊了。於是即刻升帳,與部將商議道:“我受命統帥三軍以來,還沒有出戰過。現在打算要去襲擊蜀軍江南岸第四營,誰願意去?”將領們等這天也等了好久,於是紛紛請戰。陸遜不選名將,單挑末將淳於丹,吩咐他說:“你率領五千兵馬去襲營吧。”淳於丹走了,他隨後又叫來徐盛、丁奉,告訴他們如果淳於丹失敗了,就領兵接應他,徐、丁也領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