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園結義(2 / 3)

劉備、張飛點了幾個小菜,擺上幾碗清酒,一邊吃飯,一邊分析著當前的政治局勢,談得酣暢淋漓。這時,一個長胡子大紅臉的大漢,推著一輛車子來到店門口,入店後對酒保說:“小二,快點倒酒,我要抓緊吃了飯去城裏投軍!”

劉備留神一看,不由暗暗稱奇,這人有九尺多高,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長著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於是劉備連忙起身,邀請他一起吃酒,並請問他姓甚名誰,隻見他用袖子擦了一把頭上的汗,毫不客氣地坐下,說:“不瞞二位,我叫關羽,因為鄉裏有個惡霸與官府勾結,仗勢欺人,我一氣之下把他殺了。這些年我一直避難,四處奔波了五六年,正好現在軍隊招兵,我想去試試運氣,說不定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呢。”

劉備、張飛聽了都很敬佩,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關羽,關羽也正想找些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謀事,三人一拍即合,興奮地手舞足蹈。

酒至酣處,張飛說:“我家後麵有個桃園,現在園中桃花開得正盛,景色也很好,既然我們都有共同的想法,明天我們就在那兒結拜為異姓兄弟吧,我們同心協力做大事。”劉備和關羽都說:“那真是太好了。”

第二天,他們三個人約好在桃園相會,張飛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長長的案子上鋪著紅布,上麵擺著烏牛白馬,青銅的酒杯裏裝著烈酒,背後是滿樹的桃花,隨風紛揚。園中隻有他們三個人,此時的場景顯得神聖而莊重。

這三個人,祭告天地,焚香跪拜,三人一起盟誓:“今天,劉備、關羽、張飛,雖然是異姓,既然結為了兄弟,以後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按照年齡,劉備為兄長,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結拜完,三個人一刻不停,馬上請來鐵匠打造兵器,劉備打造了雙股劍,關羽打了把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張飛造了一支丈八點鋼矛,各人又造了一身堅固的鎧甲,然後一起聚集了鄉中五百多壯士,浩浩蕩蕩地結伴到涿郡去應募。從此,兄弟三人開始了四處征戰的光輝歲月。

因為朝廷的黑暗,盡管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戰功赫赫,備受擁戴,卻並沒有得到應得的獎賞,反而處處受阻,吃盡了苦頭。無奈之際,劉備決定搖旗獨立,自己占一分天下,從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如今,桃園三結義,仍然是被人們廣為傳頌的經典美談。

★ 心星點燈

1.結交朋友要誌同道合

明代著名學者李贄曾經在其著作《續焚書?卷五》中作過一首《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詩雲:“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誰識桃源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我來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豈無重義者?時來恒有《白頭吟》。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天作之合難再尋,艱險何愁力不任?桃源桃源獨蜚聲,千載誰是真弟兄?千載原無真弟兄,但聞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時變重輕。”這首詩,恰到好處地詮釋了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之間義氣高於一切的真摯友誼。

劉備、關羽、張飛一見傾心,相見恨晚,三人有著共同的追求和誌向,都想為天下蒼生出口氣,為黎明百姓做一些事情。因為這個共同的誌向,三個人結拜為兄弟。這份感情,伴隨了他們一生,在以後的崢嶸歲月裏,他們三個人一起馳騁疆場,無論遇到多麼險惡的環境都不離不棄,患難與共,成為千古美談。

這三個人的兄弟情誼經受住了時間和生死的考驗,即便是關羽被俘之後,麵對勸說和利誘仍不卑不亢,不為名利所動,以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情誼和諾言,最終以死盡義。

俗話說:“萬兩黃金容易事,知心一個也難求”。明代學者蘇浚將朋友分為四種:“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遂,昵友也;利則相合,患則相傾,賊友也。”我們應謹交友、慎擇友,在交友時要有知人之明,不要錯把壞人當知己,受騙上當,甚至落入壞人的圈套而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