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說唱與歌謠 雷州歌

雷州歌也稱雷歌,不僅是雷州半島的民歌,同時還是廣東省四大方言歌之一。雷州半島位於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是我國三大半島之一,雷州歌主要就是分布於雷州半島10個縣(市)區以及曆史上雷州人所遷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僑)人地區。

雷州半島最初建立於秦朝,屬於象郡。當時是少數民族百越人居住的地方。之後到了東晉時期閩南漢人開始逐步遷來到雷州半島。到了唐朝貞觀5年,漢人陳文玉擔任了雷州的地方長官以後,閩南漢人才大批量地遷入到雷州半島。如今的雷州半島絕大多數居民都是閩南先民的後裔,雷州方言也就是閩南語係的雷州語係,閩南當地的民歌在傳入到雷州半島以後,和土著文化、周邊地區的文化以及外來文化互相融合,開始逐步形成了一種既古老又新穎獨特的雷州民歌。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雷州歌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盛行。可以說,雷州歌是整個雷州文化的一種折射,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為炎黃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雷州當地的人民已經將雷州歌看得像吃飯穿衣那麼重要。不僅如此,雷州歌還衍生出有著廣東省四大劇中之一的雷劇,其中雷劇的唱詞就是雷州歌。雷州歌伴隨著雷州人民走過了一段段歲月,同時還將陪伴著他們開拓未來。要想了解雷州半島的曆史,就先要熟悉雷州的風土人情,要想探究雷州的人文環境,就必須先研究雷州歌。

雷州歌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傳入到講閩南語的地區和國家。早在民國之前,雷州的“姑娘”歌組班遠赴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人、華僑地區進行演唱;近年來雷州歌光碟也紛紛寄往港澳台及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因此,雷州歌對海外華人、華僑、尤其是台灣閩南人必將起到連結中華民族文化的紐帶作用。

除此之外,雷州歌還是記載雷州人民生存、勞動和生活的鬥爭史。雷州歌的基本內容就是表現雷州半島的地理風貌和雷州人民的生存環境、勞動生產、家庭生活、愛情婚戀、曆史人文、倫理道德、風土習俗、娛樂戲謔、喪白喜慶、政治時事等等。從而反映出了雷州的整體風貌和勞動生產內容,是雷州歌的主要題材。到了20世紀90年代,湛江市雷歌研究會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要求,將雷州歌的韻音全按雷州方言劃分。不同的韻音具有表達不同內容的功能。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雷州歌的主題思想也得到了不斷的升華。另外,蘊藏在雷州半島的民歌資源也十分豐富,因此,雷州歌具有非常珍貴的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在雷州半島上,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鄉村野夫,不管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婦孺幼童,人人都喜歡唱雷州歌。雷州歌的出現也一直緊隨和記載這雷州的曆史,簡直可以說是雷州人誕生、遷徙、勞動、生活等一部口口相傳的曆史。雷州歌的對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中的勸世歌又衍生出了雷劇,由此可見,雷州歌在雷州文化中占據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雷州歌是雷州人民智慧的結晶。要想進一步了解雷州的曆史,想要熟悉雷州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環境,那麼在雷州歌中都可以找到充分的體現。雷州歌中大量的作品是研究和認識雷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