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說唱與歌謠 彝族克智

彝族克智,“克智”又稱為“克使哈舉”。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擁有固定格式的詩體文學。是廣泛流傳於彝族民間,並有著悠久曆史的口頭文學之一。克智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多彩,既有抒情,也有敘事,形式也是生動活潑。克智主要是在婚嫁的場合中表演,代表男女親家兩方參加這場婚禮的人,以主客方為對手,各自選出自己能說會道、反應敏捷、思維活躍,知識豐富的人為代表,男女雙方的人一般都是一邊喝酒一邊展開克智的相互對話,雙方為了能夠壓倒各自的對手,各自都會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語言內容誇張,語速優美,音樂感極強。

在“克智”進行表演的過程當中,雙方往往都會針鋒相對,有的時候主動進攻,有的時候改為防守。有的時候衝鋒向前,有的時候退卻往後,有的時候感覺整個場麵波濤洶湧,有的時候又覺得風平浪靜,沒有絲毫波瀾。還有的時候彼此從天黑爭執到天明也分不出個勝負,最後還是由年長的老人拿酒出來勸止。往往這個時候就會說:“你們停下來吧,姑娘還多著呢,你們的克智留著以後在別的姑娘的婚禮上再說吧!”

在說“克智”的時候,主客雙方相互交鋒,彼此針對對手所闡述的內容,進行一一的辯駁,整個就是一場比智慧,比知識,比反應的比賽,有的時候會說到上古的曆史,有的時候又會說到天空大地上的萬事萬物。為了能夠戰勝對手,往往要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再加上自由發揮,方可一較高下。下麵聽著的觀眾一個個也都是聚精會神,說到精彩的地方,就會鼓掌喝彩。因此,“克智”可以起到一種教育宣傳和娛樂人民大眾的作用。

“克智”同曲藝對口詞和相聲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彝族克智通常都是由甲乙雙方分別代表賓主,當甲在說完一段之後,再由乙去根據甲所說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回應,每一個回合的內容多則五十行少二三十行。

“克智”在表演的時候也沒有固定的場所,大部分都是在火塘邊進行,會以火塘為中心,客人坐在上方的位置,主人坐在下方的位置,彼此對坐,然後開始喝酒表演。下麵的聽眾都會圍坐在四周,其中主人和客人,都殷殷期盼著自己的代表能夠在這場“克智”表演中獲勝。如果主方獲勝的話,主方的人就會站出來說:“克智都說不贏,那就別想把我們家的姑娘接走。”如果是客方勝利的話,客方這邊也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們的知識豐富,才智過人,和我們親實在是不行。”因此彝族在辦理婚事的時候,都要先選聘克智的高手去接親,不然就會受到潑水,抹花臉的威脅。

“克智”其實是彝族的一種詩詞,並且還是有韻文的詩詞。同時,“克智”在音韻和節奏上都講究協調和諧,講究語氣的輕重緩急。“克智”雖然是靈活多變的,但它並不是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的,也更不是天南海北的胡說八道。它是有頭緒,有條理,由淺入深進行逐一表達的,也就是按照開場白、入題、逐步深入、開展、轉折、發展、高潮、緩和、結尾等順序一一進行的。

另外,“克智”的這些表演進行的順序,也不是固定的,隻是大部分的時候是按照這些步驟去進行,內容通常也會根據時間、地點和表演者的不同而會有所區別。“克智”對話的內容也會隨著地點的改變而改變。例如舉行婚禮的時候,在女方甲是客人,乙是主人;到男方,就會變成甲是主人,乙是客人。不僅如此,“克智”在表演的時候甲乙雙方彼此對話的內容,相互之間是要有所關聯的,要呈現出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麵,不可以變成雙方說一些互不相關的話,更不可以答非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