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說唱與歌謠 珠郎娘美

早在20世紀50年代,侗族著名的民間故事《珠郎娘美》就通過電影《秦娘美》的播放而享譽海內外,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乾隆年間榕江三寶桐鄉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直到今天,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不僅僅在我國侗族地區被侗族人民所深深傳頌,同時故事主人公娘美的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廣大侗族人民在人生道路上克服種種困難,向阻礙社會進步的思想、封建習俗和惡勢力作鬥爭。

“珠郎娘美”故事主要講述的是:清朝道光年間,口寨有一位勤勞善良、美麗聰明的侗族姑娘,名叫娘美。和口寨緊緊相連的朵帕寨上,有一個勇敢俊秀的孤兒,名叫珠郎,小名秀朗。娘美和珠郎兩家的田地連在一起,兩人在共同的勞動中,對彼此產生了濃濃的愛意,於是結為了一對甜蜜的戀人。可是,娘美的母親卻將娘美許配給了定達寨的舅家人。後來,母親為了阻止娘美和珠郎見麵,就將娘美鎖在了家中不準出去,並打算強迫娘美結婚。珠郎得知娘美被關以後,十分生氣。但又無可奈何,隻好趁每天晚上的時候徘徊在娘美家的門前。

轉眼就到了農曆四月十八日,距離舅家人來娶親的時間還有三天了,娘美趁母親熟睡的時候,打破了窗戶,逃出了房間,和等候在外的珠郎相會,兩個人見麵以後痛哭不已。最後,兩個人決定遠走他鄉,用逃婚的方式來向封建社會包辦婚姻抗爭。兩個人摸黑走了很久,曆經千辛萬苦,走到了七百貫洞。

貫洞寨的鄉親們非常同情珠郎和娘美的遭遇。可是,當地的大財主銀宜卻起了壞心,因為寨子裏的人都誇讚娘美貌美無比,他想要強娶娘美為妾。於是,他就假裝熱情地收留珠郎和娘美在家中落腳,並和珠郎結拜為兄弟。寨子裏有一名名叫蠻鬆的賊人,看出了銀宜的用意,就給他出了一條毒計,在寨子裏聚眾“起款”的時候,讓珠郎吃“槍尖肉”,然後趁這個機會殺害他,讓娘美無所依靠,到時候必然會乖乖就範。之後,珠郎和眾人被逼上江箭坡參與“聚款”,在吃“槍尖肉”的時候中計被刺死。

娘美在得知珠郎遇害以後,痛不欲生,一路跑到江箭坡上想要找到珠郎的遺骨。之後,娘美在返回貫洞寨的時候,猛烈擊鼓。寨子裏的人聽到了鼓聲,都紛紛向鼓樓走去。娘美當眾宣布:“我的愛人珠郎已經被人殺死了,現在我找到了他的屍骨,誰要是願意幫我把珠郎埋了,我就嫁給誰!”銀宜聽完以後大喜,趕忙答應由他來埋葬珠郎。

這個時候,貫洞寨的寨主當眾說:“鼓樓議事,不是兒戲,既然如今你們一個願意埋,一個願意嫁,那麼這件事就這麼定了。”議事完畢以後,娘美要銀宜獨自跟她上山,銀宜急忙答應,並暗自高興不已。

娘美讓銀宜在珠郎吃“槍尖肉”的地方挖坑,可是銀宜挖了一尺深的時候就不想再挖了,娘美說:“死於刀槍之下的人都要深葬才可以,你再往下挖三尺。“當銀宜挖到三尺多深的時候,已經累得氣喘籲籲。就在他彎腰想要休息的時候,娘美眼明手快,快速拿起鋤頭,對準銀宜的腦袋,狠狠地打了下去,銀宜沒有防備,當即倒在地上,娘美趁機又打了幾下,直到銀宜再也動不了了,才把坑口兩邊的泥土往下埋,把銀宜埋在了自己挖的深坑裏麵,為珠郎報了仇。

失去了珠郎的娘美傷心不已,她帶著珠郎的遺骨,順著兩人當初逃婚的山路,一路哭著回到了三寶侗鄉,然後親手將珠郎的遺骨安葬在朵帕寨旁,好讓自己能夠時時陪伴著他。

珠郎娘美之間的愛情悲劇,在黔、桂、湘侗鄉等地廣為流傳。娘美原本姓楊,1955年,廣西三江縣改編了侗戲《娘美秀郎》,三江侗族有姓秦的,就給娘美安了個“秦”姓。1956年,貴州在創作這部戲的時候,仍沿用了“秦”這個姓。1960年,貴州省黔劇團將侗戲劇本《珠郎娘美》改編成黔劇《秦娘美》演出,然後在全國各地放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時至今日,珠郎娘美雖然早已人去音消,但是當年娘美和寨子上姑娘們捶侗布的大青石還依然擺放在故居遺址,娘美當年所佩戴的銀飾也依然熠熠生輝。三寶侗寨的鄉親們,在古榕下為珠郎娘美還立了雕塑。2003年4月18日,珠郎老家——王嶺寨——上的鄉親們,為珠郎墓立下了石碑,珠郎娘美故事必將會千古流傳。

珠郎娘美的故事包含了侗族文化的各個方麵,這對於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加強民族團結,弘揚優秀的侗族傳統文化,建設侗族新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主義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珠郎娘美的愛情故事儼然已經成為了侗族文化的一個象征符號,這對於建設一個“珠郎娘美文化生態圈“,從而進一步加強“活態文化“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對珠郎娘美故事的研究也有助於進一步科學全麵地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著名的民間故事《珠郎娘美》是本民族題材故事的優秀典範,是侗族優秀民族文化瑰寶,是集民族性、藝術性、本土性、娛樂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