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鍛製及其他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煙花總能帶給人美麗的瞬間,夜間燃放煙花,金花四濺,五彩繽紛,或旋轉竄躍於地麵,或飛騰閃耀於天空,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以瀏陽煙花最負盛名。瀏陽花炮與中國古老的民俗一度結下不解之緣,每逢民間傳統節日,或各種慶典晚會,人們便爭放鞭炮煙花以示喜慶,煙花的結構新穎,裝潢美觀,燃放時,絢麗多彩,有聲有色,能給人以清新舒暢,歡快曠達的感受。舉行各種祭祀慶典時,也須燃放花炮。

中國的煙花文化源遠流長,曆史上對鞭炮的起源曾有很多記載,傳說爆竹的發明者為唐代的李畋,被奉為鞭炮業的祖師。瀏陽花炮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爆竹種類,產生於唐宋時期,包括鞭炮和煙花。據《中國實業誌》記載:“湘省爆竹之製造,始於唐,盛於宋,發源於瀏陽也。”

傳說雍正皇帝登基時,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節燃放響炮、花炮,傳旨鞭炮行業,要創新花上京。其時瀏陽官吏誠惶誠恐,四處張貼告示,廣納良才,並指令鞭炮能手李泰限期創出新花進貢,致使李泰寢食不安。

一日,他路過鐵匠鋪,見錘下星火四射,有長有短,有紅有白,有粗有細,有粒有絲,頓生靈感。隨後李泰掃了一些鐵屑,回到家中把其錘得粉碎,再摻以火藥和米湯攪和在一起。鐵砂、火藥拌和得大小粗細不等,再以黑硝作動力,裝於底部導火線處,於是,便造出了噴射花色形態各異、或梅或菊的花朵來。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高升鑽天,落下繽紛的花雨,雍正看得眼花繚亂。從此,瀏陽便享有“花炮之鄉”的美名。

清代康熙年間,瀏陽花炮的生產已具相當規模。至光緒年間,它已銷往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名牌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瀏陽花炮發展到外銷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其品種發展到現在的13大類3000多個品種。1995年瀏陽市被國家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國際煙花協會,總部常設瀏陽;2003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瀏陽花炮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瀏陽花炮”馳名商標;2008年馬德裏國際商標組織認定“瀏陽花炮”為“世界知名品牌”在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保護;2009年榮獲“2009年最具競爭力地理標誌”稱號;2011年“瀏陽花炮”文化品牌位居第二屆中國文化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七位,成為湖南新的文化名片。

煙花的生產采用傳統的手工技藝,加工原料也是就地取材,主要是土硝、硫黃等,加工程序嚴謹,總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的安全可靠無公害的無煙煙花、冷光煙花、日觀煙花、室內和舞台煙花等高科技煙花一一與人們見麵,並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傳統的手工點火改為遙控點火,燃放程序全部由電腦編排操控。

就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仲畦說的一樣:“花炮不僅關乎化學,更是文化和藝術。花炮製作者是特殊的畫家,將天空作為畫紙,將五彩繽紛的煙火作為顏料,用技巧作為畫筆,這就是煙花的魅力。”同時作為一種商品,煙花也為瀏陽人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2007年該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7年,瀏陽花炮企業在歐洲成功注冊了文華山商標,為花炮的發展鋪開了一條廣闊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