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李唐天下 第四章 最後一戰
【老農劉黑闥】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夏天,三國之戰結束後的不久,貝州漳南。
漳南是竇建德的故鄉,竇建德魂斷長安,他是回不來了。另一個遊子回到了這裏。
他是竇建德的鄉黨,夏軍的大將劉黑闥。
很多年前,竇建德還是鄉裏的一個小地主時,劉黑闥是一個小混混,因為一不愛勞動,二又喝酒賭博樣樣會,把家裏搞得苦不堪言。在沒錢喝酒,沒錢賭博時,劉黑闥經常找竇建德借。
說是借,但從來沒還。
竇建德每次告訴他,以後不要這樣混了,這樣混下去沒前途,好好幹點活過日子。劉黑闥每次都答應,但過一段時間,又一窮二白地站到竇建德的家門前。
又過了一些年,劉黑闥從鄉裏失蹤了,傳言說他成了流寇。
再過了數年,竇建德成了夏王,有一天,他進攻王世充,前麵報告抓住了一個大漢,此人號稱是夏王的朋友。
竇建德跑去一看,竟然是劉黑闥。
原來傳言是真的,那些年,劉黑闥投靠過郝孝德,又進過瓦崗,在李密兵敗之後,他又投靠王世充。
劉黑闥很不好意思,很多年前他受竇建德的接濟,又聽過他的勸告,可最後還是落草為寇。這大概是他一直沒有去投靠竇建德的原因。
現在好了,老朋友再一次見麵。
從那天起,劉黑闥成了夏軍的騎將。據記載,劉黑闥在夏軍中專管斥候,踏敵營探虛實,因作戰勇猛,還有些心直,在夏軍中享有神勇的名號。
當日劉黑闥是鄉裏的無賴漢,竇建德是鄉裏的地主,這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終會成了一條線。
現在這條線又將分成兩條。
當年我們選擇了離鄉闖蕩,現在隻有我一個人回來了。
回到故裏,劉黑闥推開了塵封的家門。
回家之後,劉黑闥脫下鎧甲,放下兵器,然後關上了大門。
在故鄉,劉黑闥用多年征戰得來的賞賜置辦了田地、耕牛,開始做一個地主。他從戰場上活了下來,這是他應得的回報。接下來,他該娶妻生子,再過很多年,他將會老去,膝下有孫數個,他坐在榻上,抱著孫子,講一講過去的故事,講一講他跟竇建德的故事。
那些年,我們曾經馳騁沙場,我們曾經並肩作戰,我們曾經雄霸山東,我們曾經離天下僅有一步之遙。
接下來呢?
也許,劉黑闥隻有選擇沉默。難道說,兄弟們都死了,我活了下來,竇建德被抓去了長安,而我逃了回來當了一個農夫。
這些東西無法跟後人講述,更無法跟自己交代。
在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是在院子裏,或許是在地間,他常懷疑此時的自己是否是真實的自己。
農夫劉黑闥,這是一個多麼陌生的名字。
他常向西邊眺望,要是可以看到竇建德大踏步地回家,跟隨竇建德,聽著他的大聲喝斥,我也許可以安靜地做一個農夫吧。
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願望,很快,從長安傳來消息,竇建德被斬殺。
但某天,沒有等到竇建德的劉黑闥,卻等到了另一些熟悉的身影。
七月的一天,一行大漢風塵仆仆來到漳南,經過尋訪,他們找到了劉黑闥。
來人是夏國的大將高雅賢、王小胡等人。他們從洺州而來,大老遠地來找劉黑闥當然不是敘舊這麼簡單。
他們是來找劉黑闥起事的。
見到劉黑闥後,他們急切地告訴這位頗有聲望的猛人:
再不做點什麼,我們就隻能引頸就戮了。
經過七嘴八舌的解說,劉黑闥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在竇建德被押送長安斬首後,留在洺州的夏將受到了極不公平的待遇,唐朝的官吏動不動把他們叫過去訊問,甚至五花大綁,拿鞭子抽,逼問萬春宮裏府庫的物資哪去了。這也不能怪唐朝官吏氣急敗壞。進入萬春宮後,本準備發筆財的他們發現,萬春宮已經變了萬春空,什麼東西都不見了。
這些東西自然不是長了翅膀飛走了,它們是被夏國將領分了。
竇建德被抓,夏國的軍將把萬春宮裏的帛布搬出來,分了三天才分完。
得不到錢財的唐朝官吏大怒,開始抓捕夏國官吏追繳物資。
高雅賢、王小胡們就在追繳之列,但讓他們下定決心起事的原因是接到了一份調令。
從長安來了一份文書,李淵要征調夏國將領進京,據說是要大大重用他們,但考慮到王世充的部將如單雄信們都被斬首洛陽,隻怕不是重用,而是送他們跟竇老大相聚。
不讓人活,那就反了吧。
諸位軍將湊到一起,下了起事的決定。史書記載,他們還是比較尊重老天爺的,起事之前,專門算了一卦,得到如要成功,必尋劉氏的啟示。
我嚴重懷疑這幾位兄弟是不是穿越了,劉氏得天下那還是秦末或是三國年間的事了。現在人間再無劉皇叔,何處更覓斬蛇客?
沒有沛公玄德級的人物,就隨便找個姓劉的湊合一下吧。
他們第一個找的不是劉黑闥,而是另一位叫劉雅的夏將。
聽完這群人的方案,劉雅表示天下將要安定,自己準備當一個農夫,不願再起兵折騰了。
這就不對了,方案都告訴你了,你說不願意?
兄弟們勃然大怒,將劉雅的頭斬下,重新在腦海裏尋找劉姓人氏,終於,他們想到了劉黑闥。
劉黑闥入夥比較晚,在夏國中知名度不算太高,但事實證明,找帶頭大哥,劉黑闥正合適。
見到高雅賢們時,劉黑闥正在田頭種菜,聽完高雅賢們的訴說,菜農劉黑闥憤怒了。
走,你們跟我回家去。
回到家,劉黑闥大聲招呼下人。
“把牛殺了,沽酒來,家裏有客人。”
高雅賢們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事情已經成了。因為當一個地主把牛殺了,無異於做生意的把秤折了,跑業務的把手機摔了,晴雯把扇撕了,意思就是不想好好過了。
吃了牛肉,摔了酒碗,劉黑闥召集了一個百多個鄉中子弟衝向了漳南縣城。
【新的夏王】
六個月後……
十二月的十四日,劉黑闥站到了洺州城下。在這六個月間,他招撫夏兵,聯結盟友,攻城略地,橫掃山東。唐將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黎州總管徐世勣等唐朝大將俱成為他的手下敗將。這才是真正的夏軍實力。
現在,劉黑闥終於打到洺州城,回到了夏國的都城。
洺州的城門已經打開,等待著這位舊人的進入。
劉黑闥轉身走到了城南,下令在這裏擺下道場祭奠竇建德的亡靈。
竇大哥,你未走完的路,以後就由我替你走下去吧。
接下來的這個春節,李唐家大概過得並不怎麼舒心,因為就在李淵吃團圓飯時,洺州城內,劉黑闥正式稱漢東王,改年號為天造。
李淵的年號叫天德,大概在劉黑闥看來,李唐已經失德,老天是該重造一個天下了。
這個目標看上去並不那麼遙遠,在短短的半年間,劉黑闥就重新奪回了原夏國的屬地,竇建德的部下紛紛響應,提著唐朝官員的首級做投名狀前來共襄盛舉。
事情搞到這一步,李淵跟李世民也不想的,但誰惹的事,誰就該治理。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元月,李世民連元宵節都沒有在長安過,就領著他的大軍重新回到了山東。
麵對來勢洶洶的李世民,劉黑闥並沒有全力進擊,而是選擇縮回拳頭,主動放棄了靠近黃河一線的相州,全軍退回了大本營洺州。
當日跟隨竇建德孤軍深入,在虎牢關一敗而亡國,劉黑闥就認識到擊敗實力強勁的唐軍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接近於不可能,要完成這件不可能的任務,隻有一個方法。
向自己的對手學習,將對方引進來,利用主場的優勢擊敗他。
在唐軍進駐相州,逼進洺州,踏入山東的腹地時,劉黑闥終於動了,他率領兵馬挺進到離洺州三十五裏的肥鄉,列陣於洺水之岸。
洺水對岸,便是唐營。
接下來的十多天裏,兩軍沒有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而是十分默契地采取了同一種策略,每天各自派一支小分隊到對方的營門挑戰,要求對方放馬過來,決一死戰。
誰都沒有動。正如兩個絕世高手過招,誰也不會率先使出全力,而是反複地試探挑逗,以期發現對方的弱點。
這是對一個隊伍意誌力的考驗,從後麵的事情發展看來,也是對一個隊伍凝聚力的考驗。
全神貫注觀察唐營,希望找到對方破綻的劉黑闥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陣營出了一些異常。
在一天夜裏,軍營裏有數名軍將悄悄牽馬離開了軍營,離營後,他們上馬直奔洺州下屬的洺水縣。
不遵守軍營作息時間的人是洺水縣人李去惑等人,他們擅自離營,返回老家,並不是想老婆孩子熱炕頭那麼簡單。
回到城下,他們大聲向上招呼:
“劉黑闥已經大敗,大家快逃,慢一步就走不掉了。”
在這個善意的勸告下,守城的軍隊紛紛走路,李去惑順利進城,招集本縣子弟,把守城門,然後給李世民送去了投誠信。
李世民喜出望外。
他一直在為找不到劉黑闥的弱點而焦急,現在機會送到了眼前。洺水雖然地方不大,但蘿卜不大長在梗上。這裏是洛州聯絡山東各地的中轉站,而劉黑闥的軍糧都要從山東各地運來,控製了洺水,就等於控製了劉黑闥的鍋碗瓢盆,以後老劉吃完就得省著點,戰時吃幹,閑時吃稀,不戰不閑半幹半稀了。
於是,李世民馬上派人前去接管洺水,受命的是原瓦崗軍將王君廓。
沒過多久,李世民就開始後悔了。
當初應該多派些人去的,至少派一個比王君廓更勇猛的人去。
劉黑闥向洺水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劉黑闥怒火衝天。
為了戰勝對方,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料到李世民會打持久戰,會奇襲,會斷糧道,可他就是沒有想到自己的隊伍會出叛徒。
我待他們不薄,他們為什麼要背叛我?
這個問題說起來千頭萬緒,情與義能說上半天,但簡單起來也很簡單,利益而已。
在判斷出兩軍最後的形勢後,有一些自然選擇了守衛自己的鄉土,投靠希望更大的一方。
對於這些,劉黑闥是不會理解的,他隻相信我對你好,你就該盡忠這樣的草莽法則,這也是他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最終原因。
對於這次的背叛,劉黑闥十分憤怒,他甚至丟下跟唐軍主力的對峙,把大營搬到了洺水城外。
一定要拿下洺水,讓叛徒付出代價。
抵達城下後,劉黑闥沒有急著攻城,反而開始在兩個城門外掘壕溝豎柵欄。
這不僅僅是要攻城,還要不讓城內的人逃走。可見劉老大的火氣實在很大。
在城門外搞隔離工程很簡單,但要攻進城就比較麻煩了。
洺水城雖然是個小城,但有一個有利的防守條件,城的四麵被水環繞,水麵闊有五十步,深達三四尺。
要攻到城下,必須先解決過河的問題。
劉黑闥采取了一個笨辦法。
在城的東北角兩處,劉黑闥組織了民兵填柴運土,準備填一條直通城牆的甬道。這個方法簡單,但有效。
【鐵血孤城】
“如果讓劉黑闥修成甬道,洺水城一定守不住。”
在唐軍的軍事會議上,跟劉黑闥屢有交手的徐世勣憂心忡忡地說道。
李世民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洺水城會讓老劉發這麼大的火,這可能是因為他生來就不知道背叛的滋味,也就無從了解這種羞憤經常會讓人失去理智。
在徐世勣表示自己的擔憂時,李世民並沒有露出應有的緊張,相反,他的臉上浮現出了神秘的笑容。
兵書裏寫道憤軍必敗,現在劉黑闥就處在這個階段。一直以來,李世民都在試探對方,大打太極,忽悠對方輕易出招,但沒想到這個草莽英雄也是太極門的高手,你玩遊騎,他也玩遊騎,就是不露底牌。
現在,洺水城的意外叛變終於讓老劉暴露了他所有的主力。
在所有人看到危機時,李世民卻看到了勝機,難怪以後,李世民談起兵法,連軍事教父李靖都連連稱讚。
決戰的機會浮現了,可有一個問題。唐軍的主力還沒有集結完畢。
在唐軍完成集結前,必須要將劉黑闥拖在洺水城外,顯然,現在的守城將領王君廓是無法完成這個使命的。
於是,李世民掃視了他的部將,這裏麵有許多能征善戰的大將,到了這個關鍵時刻,他隻有寄希望這些部將的個人能力了。
“誰能代替王君廓去守洺水城?”
這是一個死亡任務,也是一個吃苦不討好的活,曆史上出彩的總是攻城拔寨的大將,很少有人會想起死守一城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