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如今是紐約懷特汽車公司的推銷明星。他是如何成功的?
他是這樣的:“每當我走進客戶辦公室,聽到對方說:‘什麼?懷特的卡車?不行!那牌子根
本
不好,就算你送我都不要!我寧可買伍斯特的車子’,我定會立即回答:‘先生!你說的沒錯
!伍斯特車子確實是很好,買它的車的確是不必操什麼心!’
“如此他就無話可說了,由於沒有抬杠的餘地。由於他說伍斯特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
,他隻
有住口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下午的‘伍斯特的車子最好'。接著我們
不再談伍斯特,而是開始介紹懷持的優點。
“換了從前,我一定會跟他爭個臉紅脖子粗,告訴他伍斯特車子哪裏不好,哪裏漏洞百出,
但到頭來總是愈辯愈糟,對方愈是會固執己見,堅持別家廠牌的車,比我們懷特的車強。
“如今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如何幹推銷工作的。我一生裏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我如
今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富蘭克林曾說:
“據理力爭,或許偶然能讓你得到一些勝利的快慰,但那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遠得不
到對方的好感。”
於是,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要那口頭的、表麵上的勝利,還是別人對你的好感?
你在爭論中或許有理,但要想改變別人的主意,你就必須舍得使你一切都徒勞。
波士頓某雜誌,曾經刊出過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詩句,其內容是這樣的:
威廉·傑長眠於此,
窮其一生,他都未嚐錯過,
他做的事,永遠是正確的。
然而當他長眠地下時,
是與非,於他何異。
不論你所持的觀點是正確的,亦或是錯誤,在你的對手眼裏,它們都一樣不具任何意義。
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麥卡多,在政壇翻滾多年,他的結論是:“要想藉著爭辯
,來打敗一個無知的人,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麥卡多先生隻針對“無知之人”下此定義,算是種保守的說法。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
口舌之辯下屈服。
比方說,佛瑞克·派森是一家公司的稅務顧問,有一次因該所屬公司的課稅問題,而和國稅
局人員起了爭執。原因是該公司有筆9000元的賬款,被客戶倒掉,派森認為這筆錢按理不該
征收營利所得稅。但那位國稅局人員卻不以為然。
“倒賬?哪有這種說法?倒賬一樣要課稅!”
“那位稽核員特別冷酷、傲慢,並且頑固,”派森在課堂上說,“任何事情和理由都沒有用
……我們愈爭執,他愈頑固,因此我決定不再同他理論,開始改變話題捧他幾句。
“我說:‘我相信這件事,比起你必需處理的其他稅務問題,一定是非常的微不足道。我雖
然對稅務非常了解,但終究止於書麵理論,不如你對實務的專精,真希望哪天也能有份像你
一樣的工作,好讓我多學點。’事實上,我當時說的確是真心話。”
“這下,稽核員在椅子上伸直身子,花許多時間談論他的工作,告訴我發現過許多稅務上的
鬼花樣。他的口氣慢慢地友善起來;接下來又談起他的孩子。臨告別的時候,他說要再研究
研究我的問題,過幾天會通知我。
“三天後,他果然打來一通電話,決定取消對那筆呆賬的課稅要求。”
這位稅務人員所表現的,正是人性最普遍的一種弱點,他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感覺到那份權
力欲。當派森對他據理力爭時,他就透過厲聲訓斥來享受那份權力感:但他的重要性得到認
可,他就又藉著寬厚、仁慈的表像、來滿足自己強烈的自我意識。
拿破侖的家務總管康斯丹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中寫到:拿破侖和約瑟芬打桌球時曾說:
“即使我的技術不錯,但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特別高興。”我們能夠從康斯丹那裏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