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情薄麵:不要贏了麵子輸了裏子
顧及麵子可以使人保持一定的前進動力,自覺約束自身的言行,從這個角度說是有積極作用的。但講究麵子太過分了,就會被麵子所傷。比如,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說大話,為了自己的麵子而傷了別人的麵子,等等,最終都會弄得自己顏麵盡失。做人不可為了麵子而丟麵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貶低他人,自己也會讓人看不起
我們在社會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一種人,遇到就要避而遠之,這種人就是喜歡貶低別人的人。他們往往是出於妒嫉心理或其他原因,對他人心懷不滿,進而造謠生事,竭盡誣蔑誹謗之事,本以為能抬高自己,不知卻更加招人鄙視。
辦公室裏不乏一些八卦女同事侃侃而談:“我穿的衣服是名牌,上千元一套,香水是法國名牌的,化妝品也都是進口的,隻要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從來不問多少錢。你看小劉,年紀輕輕的,也不知道打扮打扮自己,整天土裏土氣的,這不是給我們部門丟人嗎……”還有甚者直接貶損同事:“××這人長得尖嘴猴腮,看起來就不是個好人;××喜歡跟領導打小報告,真是卑鄙;××除了會拍馬屁,窩囊廢一個。”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處世之道各異,你不喜歡的不一定是錯的,看不順眼的未必不對,人不能總拿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別的人或事,更不能以自己的價值觀為標準來評判別人。否則,你怎麼貶低別人,別人就會怎麼貶低你。
麗麗辦公室新來一位女同事,30歲,很喜歡評價其他同事的長相。“我就不喜歡小強的高鼻子,一個中國人,要那麼大的鼻子幹什麼?鷹鉤鼻,好看嗎?鼻子大的人多半目空一切,自命不凡。”她這麼一說,大家反倒都注意看了一下她的鼻子,發現原來她的鼻子是塌的,還有幾顆雀斑。她又說:你們的頭發千篇一律都是黑色,看著多死板啊。這都什麼年代了,年輕人應該染發。再說,如果你的頭發又黑又亮,人家也會認為你是染的。看人家外國人,染成什麼顏色的都有,要紅有紅、要黃有黃,你們也應該都把頭發染一下。”她說完,大家不由得又觀察了一下她的頭發,原來她的頭發稀疏、幹枯、褐黃,好像得了黴鏽病的芥麥。隨著這位新同事各種言論的發表,大家也不斷發現,她的相貌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這位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表麵上看是貶低了別人,實際上卻被別人厭惡、唾棄,使自己難以在辦公室裏立足。沒有誰是傻子,沒有誰會不辨是非,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實情況如何大家一看就清楚。
一個賣水果的老板對一個顧客說:“你在我家買吧。他們那幾家,貴不說,還不好吃啊!我家最便宜,夠秤,他們那幾家淨騙人……”說個沒完沒了,結果那個顧客扭頭就走了,他覺得:“你家的水果好就好吧,幹嗎非說別人家的不好?本來想在你家買的,但衝你這人品,以後都不來你家買了!”做生意是這樣,做人也是如此。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們應該從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入手,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改善自身的弱點,修補短板,而不應將眼睛盯在別人的短板上,甚而以之作為攻擊他人的武器。
貶低別人未必能達到目的,卻一定會讓大家都看不起你。凡事都應該把握好一個度,謙虛待人,謹慎處事總沒有錯。你可以不勇敢,但是你不能誣蔑別人的勇敢;你可以不偉大,但是你不能否定別人的偉大;你可以不崇高,但是你不能貶低別人的崇高;沒有人強求你高尚,但是不允許你蔑視高尚;你盡可以做你的“真小人”,但是你不能辱罵別人是“偽君子”。對於朋友、同事,我們要多看到人家的長處,要保持坦誠,多給予別人一份美好的讚美,那麼,我們也將從別人那裏得到讚美,從而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不說大話,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
很多初入社會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眼界很高,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憑著萬丈豪情一定可以大展宏圖。無論什麼任務,一拍腦門就說“簡單”,別人兩天完成,他一天完成,能幹不能幹的都敢幹,結果往往是眼高手低,連基本的小事都做不好。
每一個職場新人都應該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也隻能代表你的過去,而不能說明你的未來。即使是高管,也是從平常一點一滴的工作做起的。一個成功人士的事業就是在不斷地完成不起眼的小工作中成就的。能夠正視自己的人才不會大話連篇,才不會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想幹;才會在平凡的工作中充滿激情和活力,整個團隊也就充滿了力量。很多年輕人看不清這點,誇誇其談,想當然地滿嘴跑火車。雖然敢於挑戰困難的勇氣可嘉,但如果不自量力,後果會很嚴重。凡事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能吃幾碗飯,能挑多重的擔,能幹多大的事兒。
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年輕人,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無論在哪家公司他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懷才不遇,哪家公司都不值得長待。他對人生非常失望,於是想到了死。他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時,有一位老人正好從這裏走過。老人問他為什麼要走絕路,他說沒有人欣賞重用自己,人生無望。
老人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便扔在地上,對年輕人說:“請你把我剛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
“這根本不可能!”年輕人說。
老人沒有說話,接著又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又隨便扔在了地上,然後問年輕人:“你能不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呢?”
“這當然可以!”年輕人立即撿起了珍珠。
老人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有時候你必須知道自己是一顆普通的沙粒,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
要使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公司的重用,就要努力使自己從沙子變為珍珠。還是沙子的時候,就不要吹噓自己有珍珠的價值。隻有曆經挫折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新人需要的是磨煉。成長中的年輕人就像硬繭中的蠶,雖然破繭而出有些痛苦,但這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年輕人必須正確麵對並高效率地走過生命的這一段,盡可能地從中汲取經驗,盡快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從而為自己學以致用鋪就一個好的舞台。
不說大話的人往往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有多少分量,甚至不惜低估自己的能力而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不說大話,能使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使人不懈前行。這種適當的自卑是一種生命的升華,它會使你從平凡蛻變成非同凡響,使你走向成功。自知輕重的人能深刻地反省審視自己,冷靜地剖析自我。懂得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懂得笨鳥先飛未雨綢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砸開勝利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