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禮尚往來:“禮”多人不怪(2 / 3)

微笑是平凡的,其魅力卻是無窮的;微笑是自然的,其產生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微笑又是簡單的,隻需要從每天一個笑臉練起。

花點小錢,搞好關係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關係圈日益成為創業信息、資金、經驗的源泉,有時甚至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大學班級的聚餐、朋友間的聯絡、部門內的飯局、社團裏的出遊……各式各樣的交際活動在我們身邊出現,而這些活動大都有一個目的:認識朋友,拓展關係圈。難怪有人說:“人際關係與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

當然,任何交際活動都免不了花錢,這種“人際消費”也算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但是,大多數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並不是很富裕,有些甚至還要靠父母提供生活費,這種時候花錢就要考慮一下了。舍得花費金錢和時間進行積極的人際交往固然不錯,但是會花錢更重要。能花小錢,辦大事,才是聰明人。比如說吃一頓飯,找一個很有特點或個性的餐廳,點一桌別有風味的菜肴,這些都能讓對方感到愉悅,花費卻未必高。

老鄭有一家自己的食品超市,他一直希望擴大超市規模。一天晚上,老鄭收拾著店裏的東西準備關門,突然,他看到店門外站著一個年輕小夥子。老鄭仔細一看,原來是在附近打工的小王,常來他這買些食品、啤酒之類的東西。老鄭走到小王麵前問候:“今天怎麼這麼晚?”小王顯得很不好意思,低著頭,小聲地說道:“老板拖欠幾個月工資了,我不想繼續在這,打算回老家發展,可我現在沒有錢回家,今天還沒吃飯……”這時老鄭明白了怎麼回事,雖然大家隻是萍水相逢,但是,他覺得應該幫助這個小夥子。於是,他把小夥子請進店內,讓他飽餐了一頓,還給了他一筆路費,讓他返回老家。

後來,老鄭逐漸將這件事淡忘了。過了幾年,老鄭的超市越來越興旺,在本市開了許多分店,他決定向周邊擴展,可是由於缺乏資金,要想擴張也很困難。為此,老鄭一直愁眉不展。正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收到從外省寄來的一封信,竟是幾年前他曾經幫過的小王寫來的。

昔日的打工仔如今已成了王總,他在信中邀請老鄭與他共創事業。這對於老鄭來說真是意外的驚喜,有了小王的幫助,老鄭很快在外省建立了連鎖店,而且發展得異常迅速。

無論是在官場、商場,還是在個人生活中,關係網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競爭力。就像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說的那樣: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這句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關係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場券。用簡單的一頓飯、一張票幫助一個人並不算什麼大事,卻可能為自己以後的發展創造一個機會,老鄭對小王的幫助,成就了他後來對外發展的機會。

擴大關係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當成職場人一輩子的功課。年輕人在30歲之前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以外,也應該精心建立自己的關係網。因為在事業發展的後期,你的人脈關係將為你的專業知識增值,讓你的各方麵才能更有用武之地。一名經濟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30歲之前靠技術賺錢,30歲之後靠人脈賺錢。

有的年輕人一想到搞好關係,就覺得非要胡吃海喝、奢侈浪費不可,而自身的經濟實力又達不到要求,幹脆就將人際關係經營放到一邊,想等有錢了再說。其實,越是往後拖,關係越難搞。因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自然是需要不菲的花費;不需要巨大花費的,則需要長時間維係,而等你有錢的時候未必有時間。所以,搞好人際關係要趁早,越早越能顯出人際投資的價值。而且,你沒錢,大家也沒錢,或許小小一瓶啤酒,一碟花生米就能織就未來的一張關係網。平時花點小錢,搞好人際關係,才不致將來“人到用時方恨少”。

受到幫助要及時感謝

有個喜歡吃糖的小男孩,常拿著一枚五角的硬幣去家門口的小賣部買糖。五角錢隻夠買一顆糖,可小賣部老板是位老人,特別喜歡小孩子,總是給男孩兩顆。每次小男孩都想對老人說:“您真好,謝謝!”但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因為他想:“明天再說也來得及!”無數個明天之後,男孩又朝小賣部走去,發誓這一次一定要對老人傾訴感激之情。然而,小賣部的門關著,老人在前一天過世了,男孩在傷心之餘感到後悔不已。

小男孩長大後,告誡自己的孩子:人不僅要學會感謝,而更應該及時感謝。

感謝並不需要苦苦學習,日日研習,它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舉手間就可以擁有;它就在我們的心靈與唇間遊走,輕啟雙唇,就會快樂地蹦出來。我們應該及時地把感激、欣賞、讚美等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即使對方是一位陌生人——我們不能拖到明天,許多機會也許根本等不到明天。

一個大學生到一家公司應聘辦公室文員的職位,通過筆試和麵試後,人事部門告訴他回家等待通知。幾天後,他收到那家公司人事部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委婉地拒絕了他的求職要求。他感到沮喪,心想既然進不了那家公司,也沒有回信的必要了。但他轉念一想,買賣不成仁義在,給人家回一封信也是一種禮貌,而且今天進不去不代表以後進不去。於是,他給對方回了一封信,客氣地表達了遺憾和謝意。兩天後,他接到了那家公司人事部經理打來的電話,通知他應聘成功,讓他準備上班。這個消息讓他很興奮,同時也很疑惑,不是被拒絕了嗎?後來他才知道公司的那封婉拒信是對應聘者的最後一項考察。公司共寄出了十封信,隻有一個人回了感謝信,那個人就是他。

對已拒絕自己的公司說“謝謝”,以一封感謝信贏得一個職位,一次機會,誰說及時感謝不會給你意外的驚喜呢?如果這個大學生沒有回信說謝謝,這個職位可能就屬於別人了。

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爬到汽車底下,幫一個身穿名牌西服的紳士擰緊了螺絲,爬出來後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那紳士。紳士給他5塊錢,他不要。紳士又加了5塊,他還是搖頭。紳士有些生氣了:“你嫌少?再嫌少這10塊錢也不給你了。”

“不,我沒有嫌少,我父母從小就告訴我,幫助別人是不需要報酬的!”

紳士奇怪了:“那你怎麼還不走?”

流浪漢說:“我在等你說謝謝。”

感謝是不分身份、地位和財富的,即使從一個流浪漢那裏接受了幫助,我們也要及時說謝謝。人們在乎的其實並非金錢,而是尊重、讚賞、感激,很多時候,金錢的力量遠遠不如一句“謝謝”。感謝像和煦的陽光溫暖人心,像甘甜的雨露滋潤人們的心靈。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說謝謝,不僅如此,還要記得及時表達,這也是衡量一個人教養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