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防身篇 5. 頻繁換馬,牽製親信——要給自己留後路(1 / 2)

第十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防身篇 5. 頻繁換馬,牽製親信——要給自己留後路

武則天認為親信最容易侍寵濫權,她要的是聽話的權力婢仆,而不是自成一派的小勢力集團。因此,她通過牽製的方法來控製親信。對整個親信集團,她通過不同勢力來進行牽製。在一派親信內部,她會通過頻繁換馬的方式來加以控製。

武則天對於臣僚的權勢過重,始終保持敏感和戒備狀態。她對自己的宰相們,尤為看重。朝廷大勢,重在中樞宰相,她晚年的宰相是狄仁傑、婁師德、王及善、姚元崇、蘇味道、李嶠、陸元芳、魏元忠、吉頊,也有武家族人武三思、武攸寧。其中狄仁傑是首輔,最受她的倚重。

武則天的宰相班子陣容強大,人數之多為曆朝所罕見。她用眾多的宰相組成中樞,使他們的權力不能過分集中,讓他們互相製約。一旦出現問題,她罷免幾個宰相也不影響大局,而且,可以馬上從同平章事的準宰相中提拔,讓現任宰相有危機感。在她長期的執政中,曾換過好幾撥宰相,一撥被清除,一撥又組成,從而使朝政始終正常運轉。

而且她還不斷把武氏侄兒納入宰相群體中,這不僅可以及時得到朝中的信息,而且還可以牽製其他宰相,但又不使之控製朝政,讓他們妄為。

她對於酷吏更是這樣頻繁地更換。在她重用的酷吏中,有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提到他們的名字,當時的人都會不寒而栗。

酷吏周興是雍州長安人,從小學習法律,長大後混了個司法小吏。由於唐朝官和吏界限森嚴,吏的地位很低,也就是衙門裏跑腿打雜的。所以,當官的責打小吏是家常便飯。如果哪個官不打小吏,就會成為罕見的善行,被記載在史書裏。

雖然周興明熟法律製度,也曾受到唐高宗的賞識,但由於出身低微,所以他始終沒有得到提拔,一直在衙門裏忍氣吞聲。他做夢也沒想到,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裏,自己也能鹹魚翻身。

武則天要改朝換代,在昔日那些趾高氣揚的王公貴族,紛紛落馬的同時,小人物的上升的道路卻變得空前寬廣。獻祥瑞、告密都可以當官。

周興原本就是有野心的人,他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這個特殊時期,他的司法才能終於有機會發揮了。他經手的第一件大案,就是前麵講過的宗室謀反案。他在武則天的命令下,對李唐皇室和附於他們的士族進行了大屠殺。這個案子使一大批李唐成員人頭落地,為武則天稱帝掃除了障礙,他也因此成為武周建國的一大功臣。

武則天當上皇帝以後,他又投其所好,建議廢除李唐宗族的宗正屬籍,也就是把唐皇室成員,從門閥士族體係中清除出去,下降為庶人,得到了武則天的批準。由於他辦案手段高明,又能上體天心,深得武則天的賞識。所以,很快從一個不入流的司法小吏,上升到四品的秋官侍郎、文昌右丞,升官的速度飛快。而且,武則天還賜他姓武,這在當時可是了不起的殊榮,簡直就是酷吏中的大哥,他自己也得意洋洋。

天授二年也就是691年,禦史中丞李嗣真因酷吏濫殺無辜,向武則天進言說,現在的法官不按程序,隨意斷案定罪,這是權由臣下。而且他還把老子的話搬了出來“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對於把權威交給酷吏的做法,不可以不慎重。

武則天也知道製獄權,長期落在某些酷吏手中是很危險的事,正如宰相必須經常更換一樣,酷吏也必須經常更換。所以,在新的一代以來俊臣為首的酷吏發展起來的時候,她便拋棄了以周興為首的老一代酷吏。

由於武則天對酷吏始終不是專信一派,而是多樹旗幟,分其權勢。所以,在她對酷吏重新洗牌的過程中,二線隊伍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來俊臣為首的二線隊伍,開始行動了。他們首先控告的是丘神勣。由於丘神勣的家族屬於貞觀士族,這類家族本身就是武則天猜忌的對象。而他們為丘神勣羅織的罪名又是“謀反”,所以他就被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