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實幹篇 6.務農為本,嚴懲苛官——抓住矛盾的根源(2 / 2)

此後,唐朝皇帝將頒賜武則天的農書定為一種製度。每年的二月一日,也就是農務方興之時,朝廷令百官將她所刪定的《兆人本業》頒示給百姓,用來督導農事生產。

聖曆二年也就是699年一月,武則天想在冬季講武,後因有關官員的拖延,便改在了早春時節。

在正要進行之際,內侍向武則天呈上了王方慶的奏章,裏麵講了很多陰陽五行的道理,指出《禮記·月令》記載,冬季的第一個月份,天子命將帥講武,練習射箭、駕車、比武。四季中的三個季節務農,一個季節講武,是君主安不忘危的主張。但早春不宜講武,因為有礙農時。他勸武則天不要違背時令,仍然改在冬季舉行。

王方慶是雍州鹹陽人,曾任廣州都督,因他治理有方,得到過武則天的表彰。後為內宮,多所獻納。他的十代從伯祖是大書法家王羲之。武則天曾向他訪求過王羲之的墨跡,他將唯一剩存的一卷和他十一代先祖的書法墨跡,一並呈上共十卷。

武則天特別高興,曾在武成殿向群臣展示,並讓中書舍人崔融作《寶章集》記敘這件事情,在當時,這可是最榮耀的事情。

此時,王方慶是以麟苔監修國史兼檢校太子左庶子的身份,向武則天上疏的。武則天很同意他的看法,下手詔答謝道:“現在太平已久,人皆廢戰,我為了整頓兵威,才令講武教習。你的奏章很合典章,希望你多進直言。”

武則天深深知道,天下以農為本,本固方可邦寧。遇有水旱災害,她憂心忡忡,遣使賑濟;聽到豐收喜訊,她也興高采烈,欣喜異常。如果哪個官員不重視農田,甚至肆意踐踏,那麼武則天是絕不會輕饒的,即使是宰相的兒子也不例外。

左相許圉師的兒子許自然,是一個七品奉輦直長的殿內司事官。一次,他出外遊獵踐踏了別人的莊稼,田主便和他爭吵了起來。許自然是個紈袴子弟,他不但不向人家賠禮道歉,反而還放響箭威脅田主。

許圉師知道後很生氣,但又不想把事情鬧大,他想把兒子打一頓給田主出出氣,遮掩了事。但是田主不依不饒,竟然直接到司寬台去告狀。司憲大夫楊德裔怕得罪許圉師,便不敢治他兒子的罪。而西台舍人袁公瑜卻派人用假名字寫了一封信,直接向皇帝告狀。

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建議高宗下旨治罪。高宗便召見許圉師,批評他身為宰相,不僅侵害百姓,還隱瞞不報,這不是在作威作福嗎?

許圉師竟然回答:“臣身為宰相,以忠直事陛下,不能討得眾人的歡心,所以有人在背後攻擊我。至於作威作福,是那些手握兵權,或身居重鎮的人。臣本是一個文吏,奉事皇上皇後,隻知閉門自守,哪敢作威作福啊?”

武則天和高宗聽到他的這番言外之意就更生氣了,高宗說:“你還恨無兵權嗎?”就下令將他繩之以法。許敬宗為他求情說:“這樣官員,罪不容誅啊!”雖然免除了死罪,但還是將他和他的兒子流放到外地了。

武則天用驚人的魅力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引起官員對農業的重視。不管人們恨她也好,愛她也罷,她統治下的中國是富強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國家,這是世界曆史學家公認的。

【則天上位術】抓住根源:提高效率法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們有些人雖然勤勤懇懇、忙忙碌碌,可是卻成績平平。這主要是由於在做事情時不分輕重緩急,抓不住關鍵,以至於工作效率低下。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無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都有一個決定全局,關係重大的核心矛盾點。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能夠排除枝節因素的幹擾,抓住矛盾點,找出問題的根源,就能提出相應的舉措。隻要這樣做,即使再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