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實幹篇 5.廣納賢才,文事鼎盛——順應形勢,轉變思路(2 / 2)

由於百官以作詩為榮,學子也以作詩為務,草民更以作詩為樂。所以,出現了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楊炯、盧照鄰、陳子昂等一批著名的詩人,為盛唐詩歌的繁榮鋪下了一條開闊的大道。

武則天不僅喜歡作詩,還很擅長書法,尤其精於“飛白”和行書。“飛白”是指筆劃中露白的一種書法,十分蒼勁典雅,但書寫起來很難。她的行書,學的是“二王”,很有造詣,群臣非常佩服。她還把“善書”規定為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條件。當時,湧現了一批鼎鼎有名的書法家,如:陸柬之、賀知也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等。

那時的文章,也處在鼎盛期,名人很多,其中“青錢學士”張鷟(zhuó)尤為特異。他下筆敏捷,言詞詼諧,著述很多。當時人讚他“文辭如青銅錢,萬選萬中”。“青錢學士”也就由此而得名。

新羅、日本、東夷諸蕃尤重其文,每次遣使入唐,都爭相用金幣購置他的文章。他儼然已經是國際知名作家了。

唐人沈既濟說:“太後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正是由於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麵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

唐初科舉裏還有“明算”一科,即數學科。由於數學著作深奧難懂,所以明算科時興時廢。不過,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她始終堅持要保留數學考試。

武周時期的音樂舞蹈,也很興盛。武則天曾親撰舞蹈樂曲多套。有一支《鳥歌萬歲樂舞》是典型的太平時代歌舞。當時,宮中養有一種鳥,南人呼為“吉了”,樣子很像八哥,會模仿人說話,常呼“萬歲”。這支舞曲由三個人表演,每個人都穿大袖紅抑,戴鳥冠,學鳥步,騰躍起舞,樂曲中還夾雜著“能言鳥”呼喊萬歲的鳴聲。

她還叫人組織撰寫了,一部係統的音樂理論書籍《樂書要錄》十卷。後來失傳了,僅在日本存有三卷。

那時的畫家陣容也很強大,有薛稷、李思訓、殷仲容、曹元、吳道子、李嗣真等人。其中,吳道子是古代赫赫有名的“畫聖”。

武則天很重視醫學,當時張文仲精通醫術,任尚藥奉禦。她便召集張文仲等名醫撰寫了《新本草》等醫藥書籍,共有十八種。樂工安金藏自殺以明誌,五髒皆出,醫官都能把他給救活,可見當時醫術的高明。

武則天對天文學也很熱心。當時有道士尚獻甫,精通天文曆算,她特地召見他,並任命他為太史令。尚獻甫是個超脫之人,他聲稱“不能屈事長官”。武則天為了留住他,就把太史局變成獨立單位,更名為渾儀監,不再隸屬於秘書省。

武則天認為文化與政治、經濟等緊密相關,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她在發展經濟、鞏固邊防的同時,采取了一些振興文化的措施。由於她對文化的重視,使武周時期的文化呈現出一派絢麗多姿、繁榮興旺的景象。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有“貞觀遺風”。

【則天上位術】轉變思路:留住人才法

當今社會,人才比錢財更重要。優秀的人才可以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而留下的財富卻不一定能長久的留下人才。而轉變思路則是人才發展的基礎。那麼,身為領導者應該怎麼轉變思路,留住人才呢?

首先,抓好機構組成,提高人員素質。一個臃腫的機構,其工作效率必然降低,而且還會有素質低下的人。隻有精簡機構,努力調高人員素質,才能夠更好的留下有用的人才。

其次,加強機構機製創新。機構的組織建設不能一成不變,不能一個人肩負幾個工作,最好專項專人。

最後,加強監督工作,嚴防不正之風。加強監督,對那些屢教不改人的要堅決清除出去。及時糾正不良風氣,隻有機構的風清氣正,才能更好的留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