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做個有智慧的人(1 / 3)

第9章 做個有智慧的人

什麼東西能夠給一個人帶來長久的幸福呢?不是金錢、不是知識、不是房子、不是美女,唯有智慧。《塔木德》說:“隻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忠告1 智慧是無價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個書生特別喜歡看書,就是回家奔喪的路上也要帶著幾麻袋的書。不巧,在路上遇到了暴雨,他用帶來的雨具蓋住了書,而讓自己淋雨,結果把自己淋病了,沒能及時趕回去為母親送終。像這樣的讀書人,熱愛讀書而把讀書當成天大的事情,卻不具備快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說,知識沒有轉化成能力,反倒讓書成了生活的拖累,實在是缺少智慧。

《塔木德》說:“隻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知道什麼問題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種智慧。”

在猶太家庭裏,孩子懂事後,母親問孩子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孩子們少不更事,會說帶錢、帶珠寶、帶鑽石!孩子們思維淺顯,哪裏曉得媽媽的期待呢?

孩子沒有說對,母親不會生氣。她們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智慧是無價之寶,能讓一個人快樂地生活。母親告訴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是能讓你一生受益的寶貝。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那麼,什麼是智慧呢?是一個人能夠對事物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單單是靠家長說、書上講就能夠領悟到的,需要在感受社會、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過程中形成,這樣的親身體驗才能夠催醒一個沉睡的靈魂。

智慧不是知識和經驗的複製,而是領會到事件的精髓、觀念、方法後與實際相結合,恰當地應用。當下的很多青少年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活動、不善於思考、交往能力差,二十幾歲還沒有獨自出門旅行過,遇到一點事情就手忙腳亂。這樣的孩子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最大可能地接觸社會,有知識沒智慧。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他說:“一切教育都是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識中開始了。它不斷發展個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煉他的思想,並激發他的感情和情緒。”

智慧通過做事來感悟、習得。一個人隻有努力做事,才能在做事的過程中增長智慧,千萬不要覺得小事情包含的智慧就少。

小時候刷過碗的人,不管有沒有打碎過碗,都會明白碗容易碎,刷碗的時候要小心,輕拿輕放。另外,他們在接觸一切易碎的物品的時候,都懂得小心翼翼。一旦見到別人拿易碎物品不夠小心的時候,就會遠離或者提示別人,以免碰碎了。這些是從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生活智慧。

再如,一個女孩看到有女孩夜深人靜在路上被劫的案例報道後,出門做事的時候,會盡快辦完盡快回來,回來的路上她會選人多的大路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訕,她會很警覺地回避。這些是從媒體上獲得的安全智慧。

人們常常覺得努力學習知識就會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知識自然能夠提升智慧,可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因為知識解決的是經驗的可傳遞性問題,而智慧解決的是決策問題,需要借助經驗的累積。當解決複雜問題的時候,雖然需要借助知識的力量,但是一定不是有知識就有智慧。

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掌握了豐富知識的人。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看書、聽講座、和有智慧的人交談、上網、旅行、做事、探索某個問題等。在這個過程中,要習得的智慧很多,比如哪些人需要尊重;怎麼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什麼時候要順應別人;順應應該把握一個怎樣的尺度;適當地刺激一下他人,是否更有利於事件的進展;情況陷入僵局的時候,是否需要退讓;退讓多少使自己不受損害又能擺平對方。

有智慧的人善於引導、謙虛待人、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懂得與人分享、能夠保持冷靜、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當一個人擁有了這些精神能量的時候,不管麵對多麼複雜的局麵,都能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想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忠告2 巧妙借助別人的力量

關於“借”的智慧,自古以來就被提倡和頌揚。別的不說,單單從這些脫口而出的典故,就能看出來了:“借雞生蛋”、“借船出海”、“借網捕魚”、“借刀殺人”、“借東風”……為什麼古人這麼推崇“借”呢?因為“借”的行為,彌補了自己的短處,使得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

那麼,猶太智者又是如何看待和運用這個“借”字呢?

《塔木德》說:“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借助別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情,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呢!更為美好的是,你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成全了別人,皆大歡喜,這就是最美好的結局。借助別人的力量做事,不一定是辦公司、做企業,找工作、拚車、拚房,完成某一件事,都算是借力。

實踐證明,誰能很好地借到力,誰就能擺脫困窘的局麵,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著名的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當初開創自己的培訓事業的時候,就是借助了東方大學的力量;等他的新東方有了一些起色後,俞敏洪召集自己的校友和同學,群策群力使得新東方獲得了更大的發展;隨著新東方越做越大,俞敏洪又帶領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無疑讓俞敏洪的事業有了國際方向的發展。

英國大英圖書館要搬家了,要把那麼多圖書從舊館搬到新館去,搬運費需要幾百萬,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這個時候,有高人教了館長一招。圖書館在報上登了一個廣告:從即日開始,每個市民可以免費從大英圖書館借十本書,但是有個條件,還的時候要還到新館去。就這樣,借助讀者的力量,圖書館搬家了。

如今的長安福特汽車公司是於2001年4月25日在重慶成立的,該公司總投資九千八百萬美元,兩個出資方長安汽車集團和福特汽車公司各自占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長安集團之所以有了今天的輝煌,就是因為長安集團的領導者們完成了一次聰明的“借力”之舉,使得原長安公司能夠站到巨人的肩膀之上開始新的巨人之旅。

看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承認,凡是那些想到借力,並借力成功的人士和團隊,他們都有著一定的過人的大智慧。

1.算清自己這筆賬。

凡是借力成功的人,他首先做到了一點,那就是算清了自己那筆賬。搞清了自己想要什麼這個大前提後,對自己的實力做了一個充分而嚴謹的估算,得出結論,就是這樣下去發展得太慢,效果不理想。這個時候,就要想到借助外界了。如果能夠調動外界一切能為我所用的資源,就能提高辦事效率,快速達到自己的預定目標,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