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這樣想,要真的做起來,當然要有分享精神。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更少有什麼也不圖就伸過來的臂膀。所以,如果我要借助人家的力量,要想到我能給對方什麼,我要求對方付出什麼。雙贏的事情才是最穩固、最長久、最劃算的。
所以,借力的第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算清自己。算清自己能給別人什麼,自己需要什麼,對方是否具備自己缺少的那些東西,是否願意付出;算清別人擁有怎樣的優勢,是否和自己最契合。這樣,自己收獲,他人也獲得。
2.善於識別別人的才能。
堪稱大陸樂壇最穩固組合的“羽泉”,組合成立之初就有一段“找老婆”的佳話。當陳羽凡有意成立自己的音樂組合的時候,陳羽凡看到了胡海泉,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好朋友呂曉峰。呂曉峰和陳羽凡去看胡海泉的表演,到了三裏屯南街五月花酒吧現場,當時胡海泉在那裏演出,他們登時感覺不錯,就敲定了下來。一合作,十年了,如兄弟,如親人般親密無間。
這段佳話告訴我們識別朋友、識別人才的重要意義。
馬登在他的《一生的資本》一書中說:“任何青年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借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
那麼,一個人怎麼去識別他人呢?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一顆接納的心。在這個崇尚個性的時代,隻有先接納了對方的性格、行為習慣,才能夠發現他人的長處,而不是去挑剔別人的缺點。一定要記得,自己在尋找的是合作夥伴,隻要對方在某一方麵做得特別出色,而且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夠了,其他的方麵,如果不涉及品格、道德的問題,就跟自己沒有關係。
忠告3 聰明人與自己比
比較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般情況下,比較的都是自己特別在意的東西,越是在意,越不自覺地拿出來跟別人比。跟別人比的時候,我們常常比的是一個現狀,也就是一個結果,而往往忽略了別人的過程。這樣的比法,對自己的進步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還可能滋生嫉妒、喪氣的情緒。所以,聰明的人不把自己和別人比,而是和從前的自己比。
《塔木德》說:“超越別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優秀;超越從前的自我,才是真正優秀的人。”
每個人的起點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呈現出來的麵貌也大不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孩子,父母比較看重讀書,從小被文化熏陶,學識會比較豐富,思想也會有一定的層次。而一個在偏遠山區長大的孩子,除了學校裏的課本,沒有什麼課外書,眼界就會相對狹隘。當這樣的兩個孩子同時考上大學,在校園裏相遇的時候,一定是風格不同的兩個孩子。不管哪個孩子想短時間內超越另一個孩子,都是徒增煩惱,因為他們之間有著二十多年不同成長經曆鑄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方麵的不同。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和人常常處在不同的高度上。要想提高自己,可以借鑒、學習別人的長處。但是,真正的成長是不斷地超越從前的自我,而不是去和別人比較。
其實,和人比較,不但徒增煩惱,還會限製自己的發展。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擁有不同的性格、習慣、發展方向,一味地學別人,就可能磨滅自己的個性,限製自己的發展。但是,要超越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隻龍蝦與一隻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隻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麼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急流來了一下子就把你衝到岩石去,你就會沒命的啊!”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硬的外殼。現在麵對的危險,隻是為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好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了一下,自己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隻活在別人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製自己的發展。
這個故事很清楚地向人們講明白了兩個道理,一個是要想發展就要認清自己,另一個就是超越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認清自我。
一個人隻有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不斷地改掉身上的壞毛病,性格是剛毅、柔弱,還是怯懦,具有什麼樣的特長和氣質,適合做什麼,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期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克製住不利於自身發展的不良習慣,從實際出發提升自身的能力。
認清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地自我反省。每天查看自己當天有什麼錯誤的行為需要改正,是否按照自己期許的方向前進。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可以讀一些名人的傳記,從名人的成功經曆、成功過程中獲取一些幫助成功的方法,借鑒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會讓思路更開闊。
2.要有勇氣。
人的生命是有慣性的,如果一個人已經適應了安逸的生活,就像故事裏的寄居蟹一樣,習慣了不擔風險,不搏擊風浪的平靜生活,連身體機能都退化了。這個時候,要想超越自己,就要下決心改變眼下的生活,要讓自己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隻要用勇氣放下以前,開始新的征程,就能喚起生命的激情。
有的人也經常下決心改變現在的自己,為的是過上自己期待的美好生活,但是,他總是做不到。其實,真正的勇氣就是堅持不懈地沿著新的方向走下去,和舊日的行為習慣徹底訣別。
當一個人有勇氣去改變自己,並真的做到了的時候,他就一定能夠成就一個嶄新的自己。
忠告4 熟悉不等於能掌控
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是和陌生的人交往,我們的大腦會不自覺地提高警惕。所以有人說,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倒是那些熟悉的情況,經常會出問題。
《塔木德》說:“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
猶太先哲這麼告誡自己的後代,就是要他們養成謹慎做事的習慣,不因為熟悉而懈怠。熟悉的事情,做起來會比較容易。為什麼有的人做熟悉的事情,還會出錯呢?就是因為這些人覺得熟悉了就容易做了,做的時候態度比較輕慢,不怎麼重視。結果呢,反倒做得不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