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胸懷有多廣,幸福就有多大(3 / 3)

忠告5 宣泄掉不良情緒

人活一世會遇到很多的不隨心、不如意,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懊惱、悔恨、鬱悶等消極情緒,如果因此而煩惱,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不開心、不快樂、不順利。

《塔木德》說:“人死了以後,會被蟲子吃掉,而活著的時候,也會被煩惱啃得體無完膚。”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煩惱就如同被汙染了的空氣一樣,置身其中,會損壞我們的健康。可是,如果我們把環境治理好了,呼吸到的就是新鮮空氣,我們的生命健康就有了保障。

在心理學上,有個非常出名的“踢貓效應”,是這樣講的: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有一次,事出突然,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致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總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老總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裏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裏來。

當然,任由情緒向著下層蔓延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樣會傷及屬下或者親人,而這些人才是我們工作、生活強有力的支持者。傷害了他們,就等於傷害了我們自己。所以,當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宣泄掉。

1.傾訴發泄。

把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傾訴出來,就等於丟掉了令自己不快樂的情緒包袱。所以,選擇一個人傾聽自己的心聲,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深夜時分,一位睡夢中的女士被電話鈴吵醒了。這該有多麼煩躁,誰都能想到。更令女士上火的是,電話裏傳來的竟然是一位陌生女人的傾訴:“我對我的丈夫忍無可忍了!”

“你打錯了。”女士有點生氣地說道。

電話裏的女人好像沒聽見似的,仍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一天到晚拉扯三個孩子,簡直成了這個家裏的保姆。他還以為我在家享清福。有時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讓。他自己倒是徹夜不歸,說是有應酬,誰相信他的鬼話!有應酬就可以不顧家了嗎?”

“很抱歉,”女士打斷她的話,“我不認識你。”

“你肯定不認識我!”她說,“這些話我是不會對朋友和認識我的人講的,那樣弄得滿城風雨,我的家不就散了嗎?現在我對你這個陌生人說了出來,心裏舒服多了!抱歉,打擾了,再見!”說完,對方掛斷了電話。

一個人把內心的苦悶、委屈傾訴出去了,就不會產生與親人之間的泄憤連鎖反應,情緒傷害就被限製到了最小化。

2.很自然的發泄。

痛苦、傷心、失望、失落、沮喪、抑鬱、憂愁等都屬於不良情緒。當這些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有的人會大哭,有的人會咆哮大喊,有的人會喝些小酒。不管哪種方式,隻要不造成傷害,都能夠讓心情輕鬆起來。

當然,這種方法隻能發泄掉一些小的生活波折,如果是遇到了較大的困難,就不可能疏導這麼快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慢慢地開導、療傷。各種情緒的產生都離不開環境。當不良情緒發生的時候,換個輕鬆的環境,去麵對另外的一些人,去從事另外的事情,就能變不良情緒為積極情緒。可以旅旅遊、交交朋友、學習舞蹈、唱唱歌、讀讀書什麼的,當眼裏的世界廣闊了,心情也就隨之變好了。

3.理智一些。

無論什麼時候都能保持理智的人,受傷害比較少。因為理智的人能夠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即使發生不如意的事情,產生不良情緒,也能用頑強的意誌戰勝它,免受幹擾,並轉化成行為的動力。所以,想想自己的未來,想想自己的生活,不是還要繼續嗎?既然要繼續,就要好好地工作、生活。這樣想的時候,如果能夠盡快地投入工作中,讓工作的辛苦和成就填滿心胸,那麼,就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忠告6 誰傷害了你

同樣是在擁擠的地鐵上,同樣是一個人踩了另一個人的腳,結果卻大不一樣。一聲對不起,換來一聲沒關係,事就完了。但是有的人就不能讓事情這麼簡單地過去。“對不起,對不起就等於沒踩啊?當初幹嗎去了?怎麼不看著點呢?”心裏想得這麼邪惡,表情當然難看,對方一旦受不了,就轉化成了戰爭。

被人踩了一腳,真的就成了受害者嗎?這就要看每個人對傷害的界定、對傷害的承受力、對傷害的態度了。

《塔木德》說:“你不把一個傷害你的人當做仇人,他就可能變成你的朋友。”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想,傷害你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破壞了你的名聲,霸占了你的心愛之物,因為和你在某個領域存在競爭關係而用非正常手段打敗了你等等。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使人受傷真的是很容易、很普遍的事情。隻不過,受傷程度因人而異罷了。

麵對傷害,很多人想到的是還擊,“以牙還牙”給對方點顏色瞧瞧。你打折了我家母雞的腿,我就要把你家公雞的翅膀折斷了,總之,讓別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以後他才不會侵犯到自己身上。但是,這樣的人,卻沒有想到,他打折了你家母雞的腿,可能不是有心的,或者是不經意的。他已經心懷歉疚,如果你不聲張,默默忍受,他一定會記得你的好,在以後的交往中會表現這份崇敬之情。鄰裏關係也會因此融洽、和睦起來。

由此看來,報仇不是最好的彌補傷害的辦法。不但鄰裏之間不是,與其他人相處上也不是。

1957年,當時還默默無名的約翰?列儂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認識了十五歲的保羅?麥卡特尼。演出結束後,保羅批評約翰唱得不對,吉他也彈得不好,約翰很不服氣。於是保羅用左手彈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約翰展示了他的天賦,而且他能記住所有的歌詞,這讓約翰大為驚訝。約翰想,與其讓這小子成為自己將來的敵人,還不如現在就邀他入團。就在這天,20世紀最成功的音樂搭檔誕生了,約翰和保羅攜手合作,組建了“披頭士”樂隊。這支樂隊後來風靡全球,成為曆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樂隊。

當有才華的人當眾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你的錯誤或者不足,並且是當著那麼多你的崇拜者的時候,如果你因為覺得沒麵子拂袖而去就會真的丟麵子。反之,如果你虛心接受,並向對方請教,和對方交朋友,甚至一起做事業,那麼,你的魅力會大大增加。因為人們通過你不記仇的行為,看到的是你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量,而這些正是成就事業、雙方合作的最好基礎。

把傷害你的人吸納到自己的隊伍裏來,是一種聰明、大度的表現,而把即將會破壞、傷害自己利益的人變成朋友,壯大自己的隊伍,以實現共同進步,要比不屈不撓、迎麵而上去戰勝敵人更輕鬆、快樂。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失敗者,被打敗的人也有雄起的時候,與其提防著到時候被人打,不如早早做朋友。

美國的RealNetworks公司曾經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違反反壟斷法,並要求其賠償十億美元。但在官司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RealNetwork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拉塞卻致電比爾?蓋茨,希望得到微軟的技術支持,以使自己的音樂文件能夠在網絡和便攜設備上播放。所有的人都認為比爾?蓋茨一定會拒絕他,但出人意料的是,比爾?蓋茨對他的提議表現出出奇地歡迎。他通過微軟的發言人表示,如果對方真的想要整合軟件的話,他將很有興趣合作。

眾所周知,微軟和蘋果兩大公司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為爭奪個人計算機這一新興市場的控製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微軟公司明顯占據了領先優勢,占領了約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而蘋果公司則舉步維艱。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1997年,微軟向蘋果公司投資一點五億美元,把蘋果公司從倒閉的邊緣拉了回來。2000年,微軟為蘋果推出Office2001。自此,微軟與蘋果從最初的對簿公堂到出手相助,發展到今天的比翼齊飛,可以說真正實現了雙贏,真正顯現了強者的風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需要通過努力把傷害過自己的人變成朋友,那麼,學著不去理會就好了。

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的時候,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麵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憤憤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退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就一輩子也忘不掉了。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因此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麼損失呀!”

真是宰相肚裏能撐船啊!如果每個人都能以如此寬容的態度對待傷害過自己的人,那麼,寬廣的不光是每一個人的生活,還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