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政見不同的人林肯尚能包容,足見他多麼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道理。換句話說,連政見不同的人都能變成朋友,何況那些隻是有著某種缺點的人呢?
忠告3 不剛愎不衝動
有一位老人,想賣雞。為了賣個好價錢,就讓去趕集的兒媳婦問問,當下的雞什麼價位。誰知,兒媳婦光顧著采購,把這事忘了。回來後,兒媳婦為了交差,就對他說:“爸,這幾天雞的價格低,我去了解了,等等吧!”老人聽了兒媳婦的話後,決定去集市上先看看。
到了集市,老人發現就一家賣雞的,價格高得很。詳細了解後知道,城裏的燒雞店收走了附近幾個村莊的雞,所以,價格提高了。老人回來後很生氣,但是他沒有對著兒媳婦發火。隻是在第二天,他就捉雞去賣了。
兒媳婦又來勸阻,老人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說了,一句都沒埋怨兒媳婦。兒媳婦心裏很佩服公公,自己辦事不力,公公也沒有發火。如果公公衝自己發火,自己一定是無言以對的,那個時候該有多麼尷尬啊!這麼想著的時候,兒媳婦開始感激公公了。從那以後,就開始重視公公吩咐的事情了。
這位老人,很聰明!
《塔木德》說:“剛愎與衝動,就是愚蠢的明證。”
在猶太人眼裏,做事魯莽,不考慮後果而且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就是愚蠢的表現。可見,他們對剛愎、衝動的性格是多麼不喜歡。這樣的人做事沒計劃、沒打算,更缺少預見性,想起什麼是什麼,而且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黃河不死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人不放心。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縣老爺是北方人,說話都是京調。這一天,老爺想買幾根竹竿來撐帳子:“來啊,代本縣去買二百文竹竿來。”當差的一聽:喔,是叫我買豬肝。“是!”隨即到賬房領了二百文,上街直奔肉店。“老板。”“老大哥。”“豬肝幾文一斤?”“二百文一斤。”當差一聽,想:我家老爺真精明,把賬都算好了,二百文正好買一斤,我一點油水也撈不到。你做老爺的天天撈大錢,對我們下人卻是這麼的小氣巴巴的。“二百文太貴了,能不能便宜些啊?”“二百文是老實價錢,跟你們公家的人更不敢多要。”“老實告訴你,豬肝是老爺要買的,他就隻給了二百文,買一斤太少了。這樣吧,價錢依你,再添個豬耳朵吧。”“好好,既然是老爺買的,就再添個豬耳朵。”老板親自稱了一斤豬肝,斤兩稱得足足的,秤杆子翹翹的。又割了一隻大豬耳朵給他。當差的付了錢,轉身把豬耳朵朝懷裏一揣,然後把豬肝一拎,回衙門去見老爺。“老爺,豬肝買來了。請老爺過目。”老爺一望:“混蛋!本縣叫你買竹竿,你買豬肝,你的耳朵放到哪兒去啦?”當差的一聽:乖乖,老爺實在精明。趕緊把豬耳朵從懷裏掏了出來:“老爺不要罵,小人不敢揩油,耳朵在這裏哩!”
就像這個故事裏的當差,連縣老爺的話都聽不明白,還老想著撈點油水,哪裏還能當好差,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呢?這樣的人,沒有人敢把事情交給他做,也沒有人敢聘請他來工作。所以,既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做人,就要做一個能讓人放心的人,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盡全力把這件事做好,這樣,別人才會從你的行動中了解到你的品質、品行,才會給出一個好的評價。一個好的評價就是你能力的標簽,讓你具備待價而沽的資質。
不管是領導還是親戚朋友讓你去做一件事,在答應之前,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時間,有沒有能力完成,而不是人家說了就滿口答應,到時候卻完不成。礙著麵子答應卻做不到就會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而當時跟對方說出做不到的理由,果斷拒絕,反倒給你的形象加分,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信任的負責任的人。
做事魯莽還有一個表現,那就是不去考慮做了這件事的後果,想到了就去做,結果不是把事情搞砸了,就是做了無用功。最要命的是,當有人發現這樣做不行而提出中肯的建議的時候,他還不接受,魯莽之外,又加一個固執,這樣的人真是無可救藥了,有誰敢跟這樣的人合作?有誰肯聘用這樣的員工呢?
不過,性格魯莽、固執己見並不是不能改正,幫助這樣的人認識到這種性格的害處,並指導他養成從容、冷靜做事的習慣,做事之前先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完成這件事?如果能,就列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按計劃實行。如果擔心自己考慮得不周全,可以真誠地、虛心地請有經驗的人幫忙,看看有什麼錯誤、疏漏、不足,並加以補充和改正。在耐心、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建議的過程中,也就體會到了剛愎、衝動給自己帶來的是壞處,認識到虛心、謹慎才是成就事業的好方法。
忠告4 做個高素質的人:學會忍耐
這個世上有一種人很不幸,他們總是覺得自己遇到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比如,他想成為一名很富有的農場主,可是一場暴雨從天而降後,他的農場被淹沒了。於是,他不可控製地喝酒,讓自己墮落了下去。再如,在社會交往中,有的人總是覺得別人很固執,在一起的時候感到很蹩腳,做起事情來令自己很厭倦和不舒服。於是,心裏總是窩著火,日子過得非常不快樂。
《塔木德》上說:“要承受發生的事情,要忍耐貧窮帶來的變故。”
千百年來,人們之所以非常推崇這句至理名言,就在於它能讓人靜,不慌、不亂,逐漸練就一種能夠長期等待而不抱怨,順勢而為的行為或品質,擁有鎮定自若地忍受一切苦難的能力或行為。
忍耐有利於一個人的社會交往,可以多交朋友。在社會交往中,很多時候,都要忍耐一下。忍耐別人的粗魯、別人的打擾、別人的不足、別人的不理解、別人的不友好、別人的不感恩等等。
有的人不願意忍耐,覺得憑什麼他要忍耐別人呢?其實,適度的忍耐對自己是有利的。忍耐是高素質的表現,能夠大大提升一個人的氣場。在交往當中,不但能減少朋友間的摩擦、不和諧,也使得雙方因為心無芥蒂而快樂,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福報。
在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人為猶太史上最偉大的希雷爾拉比打賭,如果誰能讓希雷爾拉比發火,就可以贏四百元錢。
那天正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爾拉比正在洗頭。一個人來到門前,大聲喊道:“希雷爾拉比在嗎,希雷爾拉比在嗎?”希雷爾拉比趕忙用毛巾包好頭,走出門問道:“孩子,你有什麼事?”“我有個問題要請教。”“那就請講吧,孩子。”“為什麼巴比倫人的頭是圓的?”“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原因在於他們缺乏熟練的產婆。”
過了一會兒,那人又來問問題了。希雷爾拉比還沒洗完頭,又包好頭出來了,很溫和地回答了那個人的問題。如此往複了很多次,希雷爾拉比仍然沒有生氣。
為了進一步刺激一下希雷爾拉比,那人說:“我還有許多問題要問,但我怕惹您生氣。”希雷爾拉比幹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來說:“有什麼問題,你盡管問吧。”那人很沮喪地說出了打賭的事情,有點埋怨希雷爾拉比的好脾氣,為此他丟掉了四百元錢。
那人說完這一切,希雷爾拉比仍然沒有發火,他平靜地對他說:“記住了,希雷爾拉比是值得你為他輸掉四百元錢的,即使再加四百元也不算多,不過希雷爾拉比是決不會發火的。”
如果在交往過程中,我們擁有了希雷爾拉比那樣非凡的忍耐力,對他人“禮讓三分”,再無禮荒唐的行為都會因為你的大度、泰然而舉步不前。
忍耐是一種金牌品質,一個擁有忍耐品質的人,不但走到哪裏都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
當下,很多人做事急於求成,等不及各種能力慢慢提高,更不考察環境因素,按著個人主觀判斷行動,結果處處栽跟頭。有一顆渴望成功的心是好現象,但是急於求成就不是成功人的做法了。
當下大學生創業頗有點兒不順。有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百分之五,成功率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浙江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比較高,在百分之四左右,但離發達國家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差距還很大。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理想的問題出在哪裏?聽聽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史啟航的說法吧!史啟航從一所不知名的院校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在他的領導下,企業良性發展,如今年銷售額已達三百餘萬元。
史啟航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創業要先想再做,計劃周密再做,可以小事練手,有底氣了再全心投入。他建議,創業之前不妨加入一個優秀團隊,哪怕是從最基層的崗位做起,先了解行業動態,學習到團隊合作以及配合全局的工作能力,待時機成熟再創業。
史啟航出身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獨立自主的性格。這些性格特征正是很多獨生子女的短處,他們在生活中沒有經曆過困難,父母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考大學。這種片麵追求智力發展的教育方式導致很多孩子人格並不是很健全,生活自理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心理調節能力都較差,難以適應商海的複雜與艱難。
史啟航進入大學後,選擇了股市練習投資眼力,既鍛煉了經濟觀察力也賺了一些錢。畢業後,史啟航並沒有急於創業,而是進了青島開發區一家外資企業甘心做一名技術員。在這裏他努力工作,不但鍛煉了技術能力,也學到了經營一個優秀團隊需要的基本素質。自此,他開始著手創業。
如果實力還不夠強,機遇還未出現,還是耐心為自己的人生吸收一些籌碼吧!即使被人看做不成功、沒有出息,也不要著急,因為你心中有目標,正向著目標努力成長,你不是蟄居,而是潛心修煉積蓄力量,百煉成鋼後必能厚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