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次次地收獲,一點一滴幸福著(2 / 3)

生存能力是生命拓展的基礎,家長從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生存能力,有了做事的意願,才能在此基礎上很好地發展自己,家長希冀孩子成才的夢想才能實現。

在達瑞八歲的時候,有一天他想去看電影。因為沒有錢,他想,是向爸媽要錢,還是自己掙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自己調製了一種汽水,向過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時正是寒冷的冬天,沒有人買,隻有兩個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媽媽。

他偶然得到一個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談話的機會,當他對商人講述了自己的“破產史”後,商人給了他兩個重要的建議:一是嚐試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和你擁有的東西上。

這兩個建議很關鍵。因為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而言,他不會做的事情很多。於是他穿過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們會有什麼難題,他又如何利用這個機會?

一天,吃早飯時父親讓達瑞去取報紙。美國的送報員總是把報紙從花園籬笆的一個特製的管子裏塞進來。假如你想穿著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飯和看報紙,就必須離開溫暖的房間,冒著寒風,到花園去取。雖然路短,但十分麻煩。

當達瑞為父親取報紙的時候,一個主意誕生了。當天他就按響鄰居的門鈴,對他們說,每個月隻需付給他一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報紙塞到他們的房門底下。大多數人都同意了,很快他有了七十多個顧客。一個月後,當他拿到自己賺的錢時,覺得自己簡直是飛上了天。

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機會,他讓他的顧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門前,然後由他早上運到垃圾桶裏,每個月加一美元。之後他還想出了許多讓孩子賺錢的辦法,並把它們集結成書,書名為《兒童掙錢的二百五十個主意》。因此,達瑞十二歲時就成了暢銷書作家,十五歲有了自己的談話節目,十七歲就擁有了幾百萬美元。

忠告3 做“有目標”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盼望著自己能有所成就,成功的那一天,我們的能力獲得了認可,會非常地開心。可是,很多人即使每天努力地工作,一生都沒有品嚐過成功的幸福滋味。這樣的人,問題就出在沒有為自己樹立恰當的目標上。

《塔木德》說:“一位百發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射中一隻野兔。”

一個人不管多麼有能力,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某一點上,可能都無法獲得最大的成就。一個大老板有一天巡視他在以色列開辦的一家工廠,看著看著,瞧見一個員工正埋著頭努力地工作著。他走過去拍拍員工的肩膀說道:“努力幹吧!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樣。”員工抬起頭來,笑一笑,也伸手拍拍大老板的肩膀,說:“你也努力幹吧!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樣。”幹事業要有規劃、有目標,否則不但前進不了,反而會後退。

這個故事提示人們,不管人生處於哪個階段,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否則,將在變化中被淘汰。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生就是踩著目標走過來的,並且一生都沒有偏離過科學這個大目標。愛因斯坦讀書的時候成績並不出色,但是他有誌向科學領域進軍,他想到自己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就確立了在物理和數學方麵奮鬥的目標。

愛因斯坦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沒有脫離個人興趣,就使得個人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在二十六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

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選學法,即在學習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識引導到深處的東西,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能夠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為了闡明相對論,他專門選學了非歐幾何知識。

愛因斯坦在十多年時間內專心致誌地攻讀與自己的目標相關的書和研究相關的領域,終於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先要認識自己,能夠對自己做一個客觀的估測。問問自己,我的優點和特長是什麼?我的缺點和不足是什麼?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承受能力、人際關係、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怎麼樣?

俗話說,十歲認知自己的人是聖人。因為越是盡早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為自己準確定位,製訂自己近期的目標和長遠的方向,越能使得自己的優勢盡早發揮出來。即使後來目標定位有所改變,因為有了一定的積累和經曆,前行的路也會變得更加順暢,因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持續改進自己的過程。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步入社會後接連上當。兩名女大學生在一家打著事業單位旗號的公司求職成功後,竟然被騙去做了三個月的足療。一名女大學生經人介紹獲得了一個年薪十五萬的內衣模特的工作崗位,心中狂喜,去簽合同的時候,模特經紀人對她動手動腳。經過警方調查得知該經紀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不是某大牌公司經紀人的他是在找“情人”。有的大學生,看到網上有招聘校對、編寫、打字等可網上操作的工作,被誘人的勞務報酬所吸引,興奮地交了押金,結果卻聯係不到對方。還有的被騙入傳銷的圈套。

大學生上當,大部分都是被高薪、好條件的工作所誘惑,如果大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基於實踐經驗不足、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對未來工作的定位不超過自己的目標,不但有利於大學生整合自身資源,也利於找到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有一名河北大學畢業的學生,名叫李延強,大學畢業後他投遞了無數份簡曆,也收到了若幹份麵試通知。幾經權衡,他選擇了一家隻有五個人的工程設計工作室。他的理由很簡單,工作室的老板一般比較苛刻,勞動強度大,能全麵鍛煉自己的設計能力。整整一年,他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幹,在其他幾位同事的指導下完成了幾個大項目。第二年,成功進入了一家在影視圈很有地位的影視公司,待遇遠遠超過了那些一畢業就進入正規公司的同學。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在畢業生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對自己的實力做個恰當的評估,選擇自己能駕馭的工作,即使待遇不是最好的,隻要能發展自己、曆練自己,在這裏練出了能力,還發愁自己的前途嗎?

忠告4 抬頭看路的人不悲催

天要下雨了,這個時候有一項緊急任務要完成,那就是把一盆和沙土混在了一起的豆粒揀出來。怎麼做能夠輕鬆而快速地撿出豆粒?有的人會一個一個地從沙土裏挑揀出豆粒,選擇這樣做法的人思維比較單一,人可能被淋雨,豆子可能被衝走大部分。有的人則是把沙土和豆粒一起收集到篩子裏,快速地過一遍就能收集到豆粒了,即使下雨也無所謂,可以先放著等雨停後再過篩子。

同樣是挑揀豆粒,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輕鬆完成,而有的人就費力不討好呢?差別就在於是否把現實和結果聯係起來了。

《塔木德》寫道:“僅僅知道不停地幹活顯然是不夠的。”

不停地幹活,是在一種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指引下的正確做事方法,能夠讓人有飯吃,有房子住,踏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要想實現心中的夢想,成就一番事業,最好停下來,看看自己在幹什麼,怎麼幹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也就是想想未來。

一個美國小夥子中學畢業之後立誌做一名優秀的商人。後來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但沒有直接去讀貿易專業,而是選擇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礎的專業——機械。這步棋很妙,做商貿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後,這位小夥子沒有馬上投入商海,他考入芝加哥大學,開始攻讀為期三年的經濟學碩士學位。幾年下來,他在知識儲備上已完全具備了商人的素質。出人意料的是,獲得碩士學位後,他還是沒有從事商業活動,而是考了公務員,去政府部門工作。他深知,經商必須具有很強的交往能力,何況官場險惡、仕途多變也容易培養自己機敏、老練和臨危不懼的品格。在政府部門工作了五年後,他辭職下海經商,業績斐然。又過了兩年,他開辦了拉福商貿公司。二十年後,拉福的資產從最初的二十萬美元發展到兩億美元。這位小夥子就是美國知名企業家比爾?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