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要有所希望。沒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一個人有著怎樣的未來,當下過著怎樣的生活與他心中的目標有著重要的關係。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位小夥子,他聽說在北京撿破爛都比在家鄉種地強,於是扔下鋤頭,來到了北京。到了北京,他傻眼了。撿破爛雖然可以吃飽肚子,但是攢不下錢啊!於是,他開始打零工:擦車、搬運、跟車、保安,他都幹過。等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他選擇了做一名快遞送件員。他覺得,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快遞會有很大的發展,幹幾年,積累一些經驗,說不定還能成立自己的快遞公司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小夥子覺得打工的日子不再艱苦、灰暗。他除了精心做好自己的送件、收件工作外,還留心快遞業務的各個環節,一一記在心裏。為了能夠很好地勝任老板的工作,他在工作之餘讀夜大,學習了計算機、管理類課程。五年後,當他聽說有一家快遞公司因為管理不善要轉手的時候,主動上門接了下來,當上了老板。
上麵這位小夥子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城市打工族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為了多掙點錢來到了大城市,從事著一份城裏人不願意從事的苦差事。幾年後,這位小夥子變得不再普通了,原因在於他除了踏實工作外,還通過不斷地觀察自己的處境、社會發展情況、個人能力成長等,為自己確定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未來發展目標。
正是因為這位年輕人一邊埋首做事,一邊抬頭看路,仰望未來,沒有在單調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才有了從打工到自己當老板的身份地位的跨越。
其實,抬頭看路的習慣,不光有利於打工族改變命運,就是對於衣食無憂、生活幸福的人來講也好處多多了。因為,抬頭看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更能讓自己少受傷害。
有一對青梅竹馬的年輕人,他們如願以償結為了夫妻。丈夫通過十幾年的打拚,擁有了自己的企業。他沒有忘記與自己風雨同舟的妻子,盡心盡力地買了好房子、好車子,並給了女人一筆數目可觀的錢當做零花錢,總之,他要讓妻子生活得像貴婦人一樣。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女人並沒有靠著男人的供養享福,而是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從事起了當年為了支持男人的事業不得不放棄的旅遊業。這個時候,其實男人已經對公司的一位非常知性幹練的小秘書心猿意馬,夫妻倆的感情麵臨挑戰。男人心裏有鬼,做妻子的不可能沒有察覺。但是她默默地觀察著,努力經營公司的同時沒有忘了關心丈夫,隻是對丈夫的婚外情隻字不提。
女人的公司發展順利,這個在男人背後站了十幾年的女人,重新散發出了女性的光芒。不但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而且大大出乎她丈夫的意料。連那位小秘書,也因她大氣的光芒而折服,最後以離開的方式選擇了退出。
試想,如果這個女人坦然地以女主人的姿態享受物質生活,那麼,麵對丈夫感情的出軌,她可能會顯得無奈而被動。但是,她在犧牲、奉獻之後,看清了自己後半生可能麵對的困難和挑戰,為了讓自己不陷入痛苦的失落中,她選擇了自強。在踏上自強之路後,她升華了自己,也贏得了未來。
忠告5 能夠得到,還要自己需要
很多人都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等失去的時候就感到惋惜、後悔。
《塔木德》說:“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覺得得不到的東西才最寶貴,拚盡所有力氣去追求,卻丟掉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本該幸福、完滿的人生,也因為沒有及時把握好,而充滿了遺憾。
有這樣一個故事,曾經讓所有讀過的人感同身受,留下了淚水。
故事講的是一位二十九歲就守寡的婦人,曆經苦難養育大了一對兒女。好在兒子很有出息,並在另一座城市站穩了腳跟。兒子很好強,他覺得這樣還不夠好,想再努力幾年上一個新的台階後,再把媽媽和妹妹接過來。可是,不管他怎麼加快腳步,他都等不到那一天了,因為母親腦溢血突然去世了。
類似於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之所以以無限的遺憾結尾,不是兒女不孝順,而是我們沒有參透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忘記了父母的生命不是我們能夠把握得住的,他們期待我們的孝行,但是他們總會有等不及的時候。
不管我們的心中存有多麼詳細周密的孝敬父母的計劃,又有著如何宏大的誌向,如果不抓緊時間孝敬父母,那麼,即便有一天我們真的擁有了光宗耀祖的業績,恐怕我們收獲的也隻是失落。因為,歲月不饒人,父母等不及了。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親的人就是父母。生命經由他們傳遞給我們,我們才擁有了足夠的愛,並帶著這種愛去生活、去創造、去拚搏。他們是我們現今生活在世上最大的財富。他們就像蠟燭一樣,點亮了自己,照亮了孩子。當燭火越來越微弱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力量,生命力變得脆弱,已經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孩子的愛。孩子的關心和照顧能夠增添他們生命的活力,讓他們益壽延年。
除了父母,我們其實還擁有很多,比如,生命、愛人、孩子、朋友、工作、財富、健康等等。隻要是屬於我們的,都是最寶貴的。我們唯有好好地珍惜、守護現在擁有的,才能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利奧?羅斯頓是美國最胖的好萊塢影星,他腰圍六點二英尺,體重三百八十五磅。1936年他在英國演出時,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了最好的藥,動用了最先進的設備,仍沒能挽回他的生命。臨終前,羅斯頓曾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
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哈登院長,作為胸外科專家,他流下了淚。為了表達對羅斯頓的敬意,同時也為了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了醫院的大樓上。
羅斯頓這麼做,就是要告訴後人,做事情之前要想明白什麼是自己能夠得到的,即使能夠得到也要看自己是否需要。
1983年,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進來,他是位石油大亨。兩伊戰爭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機,為了擺脫困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亞美之間,最後舊病複發,不得不住進來。
他在湯普森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了五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渲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默爾的心髒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了五個月後出院了,不過他沒回美國。蘇格蘭鄉下有一棟別墅,是他十年前買下的,他在那兒住了下來。後來,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發現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也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
對健康的生命而言,多餘的東西就是負擔,而負擔隻會讓生活變得沉重和不愉快。一個人隻有想到了這一點,才能明白我們的生命能夠承擔什麼,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才不會在欲望的海洋中迷失自我,甚至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