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斷向幸福的源頭注入能量(3 / 3)

選擇一個對自己有益的朋友,我們會得到一種純真的友誼;而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害的朋友,我們則會喪失掉許多的東西。有益的朋友指的不是高官,也不是富豪,而是指善良的、正直的、誠信的、知識廣博的、心地美好的、有無限正向能量的人。

這樣的朋友可以指出你的不足,於是你可以改掉很多毛病。由於朋友的正直,他可以帶你去做很多有意義的事,你不但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修煉自己的品德。與益友交往,與誠信的朋友交往,會使自己變得善良正直。與誠信的朋友交往,不用擔心他們會欺騙你。與見多識廣的朋友交往,我們可以間接地從朋友身上得到互補,充實自己的內涵與修養。

而諂媚逢迎的人、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善於花言巧語的人,都是靠不住的,因為這樣的人品質是惡劣的。

諂媚逢迎的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細心體會你的心情,以免違逆了你的心意,毫無正直誠實之心,沒有是非原則。他的原則就是當你春風得意的時候、有用處的時候就想方設法讓你高興,以便從中得利。但是奉承話聽多了,就會產生幻覺,以為自己真的是那樣的,頭腦一發昏,自我惡性膨脹,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把道德、法律就拋到了九霄雲外。真的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卻葬送了自己。

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當著你的麵,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麵春風,恭維你,奉承你;在背後呢,會傳播謠言,惡意誹謗。朋友之間是要經常說說心裏話的,當說出來的話卻被惡意傳播出去,被破壞了隱私、影響了聲譽,如此不尊重、肆意踐踏朋友利益的人,絕對不可交。

善於花言巧語“耍嘴皮子”的人,他們說話不考慮正確與否、真實與否,張嘴就說,看起來什麼都懂,實際上沒有一點兒真才實學,都是道聽途說的市井語言,除了讓人迷惑以外,不會帶來任何收獲。

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說:“交友關係一生之成敗,不可不慎!”因此,在交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要在了解了對方的言行品德之後,再決定是否把他們當成朋友。當然,要想交到真正的知心好友,也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對朋友要以誠相待,不撒謊、不欺騙、不花言巧語、不諂媚逢迎、不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平時多讀書、多學習,這樣才能吸引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有語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當然,稱得上知己的多幾個也無妨的。從這一點上來講,選擇朋友除了以上很重要的幾點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交朋友要有一定的原則。不要覺得會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一見麵就熱情主動地跟人交往,甚至帶有巴結、拉攏的意圖,這種丟掉自尊的擇友方式往往交不到可以信賴的朋友。

特別是在社交場合,大家都是為著某個很實際的目的、利益而來,為了包裝出一個好形象往往掩蓋了自己的真性情,等多次交流後露出了廬山真麵目,就會讓你覺得很失望。這樣的結果還不如當時就保持著一種相互認識的關係,或許對工作、生意卻是一種最佳的人際關係狀態。

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以說,是人生的一種緣分。童年時候、求學時候、工作時候、人生不如意的時候,這幾個人生階段,因為彼此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可以互相從容地了解,是結交益友的好時候。

忠告6 保持對生命的熱愛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相似點很多,最為根本的一點就是家裏有熱愛生活、懂得什麼是幸福的人,以積極的行動影響、帶動著家人去獲取真正的幸福。

有一位老人,他是城裏的退休職工。要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農村過耕種的生活,而是在城裏當了一輩子工人。老了,老人回到農村的願望更迫切,但是兒子要求他和老伴留下來看孫子。老人雖然心裏不願意,但還是笑嗬嗬地答應了。

孫子長大了,老人在一次體檢中查出了癌細胞,老人沒有告訴家人,而是樂嗬嗬地帶著老伴回了鄉下老家,過起了種植、養殖的日子。老人覺得,哪怕過上一天這樣的日子,也就知足了。老人仍舊每天都樂嗬嗬的,沒有人看出他得了病,他雖然每天吃藥,但是他把藥換了包裝,所以很多人都以為他吃的是降壓藥。

等兒子發現了老人的秘密後,強行把父親帶到醫院去接受係統治療,沒想到,癌細胞竟然消失了。

不管我們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的境遇,能夠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因為有生命就有未來。不管我們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隻要我們接納眼下的狀態,並積極追求健康、和平、富有,不幸就吞噬不了我們,我們就會是幸福的。

《塔木德》寫道:“歲月為一切而存在,為世間的每一種經曆而存在。有生之時,有死之時;有播種之時,有收割之時;有顛覆之時,有建設之時;有哭泣之時,有歡笑之時;有哀號之時,有舞蹈之時;有往外扔石之時,有收集石頭之時;有擁抱之時,有分離之時;有收獲之時,有失落之時;有保存之時,有丟棄之時;有撕裂之時,有縫合之時;有沉默之時,有言笑之時;有愛戀之時,有憎恨之時;有戰爭之時,有和平之時。”

這段看起來簡練的語言,卻告訴人們一個非常積極向上的道理,那就是生活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不管我們遇到的是什麼,都是生活的饋贈和通向美好未來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有個平和的心態,永遠心向光明、追求美好。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於是,便有了妄圖不勞而獲的人,有了遇到傷心事就一蹶不振的人,有了遇到高興事就忘乎所以的人,有了遇到分別便痛不欲生的人,有了得了點小病便嚇得要死的人。越是看不明白,就越不快樂,越無法抓住幸福。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厭倦了每天普通、平凡的日子,便留下一張紙條給自己的妻兒,告訴他們自己離開家出去尋找幸福了。妻子雖然舍不得他離開,但是想到他能夠像身邊的其他男人一樣,在外邊奮鬥幾年後衣錦還鄉,家裏就能過上寬裕的日子,也就寬心了。

這個男人長相非常英俊,而且口才不錯,到了大城市,很快找到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幹得還不錯。不到幾年就賺了一些錢,住進了寬敞的房子,也買了私家轎車,有漂亮的女人傾慕於他,日子過得瀟灑快樂。可是,這個時候,他並沒有感到幸福,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和這裏的城裏人還是有區別的。這個時候,他開始想念他家裏的老婆孩子。有的時候,他拚命地想,也想不起自己的孩子長什麼樣。他決定回家了。

回到家裏後,他明顯地感受到,自己已經不習慣從前的粗茶淡飯,到了晚上,因為不能洗個熱水澡而懊惱。於是,他隻在家裏待了幾天,就又回到了城裏。到了城裏,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又思念家人。有人勸他把家裏人接到城裏來生活,這樣就不會掛念家裏了。可是,他覺得那樣自己肩上的負擔太重了。在他猶豫著要不要舉家遷到城裏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他因為酒後駕車發生車禍,失去了雙腿。從此以後,隻能回到老家生活。

回到家裏,每天與親人麵對麵,也是溫馨快樂的事情。可是他對城裏的有車、有啤酒、下飯店的日子難以忘懷,加之覺得愧對妻兒,便脾氣煩躁,動不動就在家裏吼叫、摔砸,不幾年,便抑鬱而死。

類似這樣的故事不斷地在生活中上演,故事的主人公都有過幸福的片段,最終卻丟掉了幸福,問題就出在這樣的人不是真正地熱愛生命,也沒有悟透什麼是幸福。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餓了的時候,有東西吃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有人說,幸福就是能為國家效力;有人說,幸福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人說,幸福就是行進在通往希望的路上;有人說,幸福就是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說,幸福就是經曆了痛苦後成長起來了……

關於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管什麼樣的感受,都貴在知足、知止。

何為知足?如果你四肢健全,那麼一定比身體殘疾的人幸福;如果你有冰箱使用,有煤氣使用,就比沒有這些的人幸福;如果你有房子,就比房奴、租房子的人幸福;如果你每天早起趕著上班,就比找不到工作的人幸福;如果你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就比身處戰亂,每天要躲避炮火、流彈的人幸福;如果你有書讀,就比沒有學上的孩子幸福……多看看自己擁有什麼,就容易知足,幸福就會更多一些。

何為知止?如果你有自己的家庭,不去和其他的異性搞婚外戀,就是知止;如果你知道貪汙有罪而不去貪汙,就是知止;如果你了解自己眼下的經濟狀況而不高消費,就是知止;如果你知道破壞環境不利於人類生存而不去濫砍樹木就是知止;如果你知道一個人的時間有限而不隨便浪費時間就是知止……

何為熱愛生命?做可以做的,不可以做的絕對不碰就是熱愛生命。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必定是幸福的人。